这是一个记录帖,邀请每一位看到这个帖子的人,把你关于新冠的记忆记录下来。

不需要像新闻报导或是纪录片一样要素齐全、力求还原现实;你可以写自2019年11月起的任何见闻;写你亲身经历的大事小事;写你的主观体验;写你产生过的各种情感和想法。

留下记忆,不要让【正确的集体记忆】取代我们的真实故事。

Follow

我对新冠的记忆记录1

我对新冠的记忆最早源自2019年11月末。当时我正在一家酒店人力资源部实习,实习结束的倒数第二天,部长突然给了我一份中文的「酒店应对传染病措施」让我翻译成英文。
她说,有类似非典的传染病已经爆发了。酒店需要提前准备。
那份应对措施非常详细,当时我看得脊背发凉,觉得大难就要临头。但是离开酒店之后,街上人群熙攘,一片祥和,部长还问我要不要去吃烧烤。
我当时悬着的心就又放下了。

12月初,我回到了香港。
和内地很不一样,当时的香港已经有行人戴上了口罩。mtr有线新闻里滚动播报着武汉「疑似非典」病毒传播的消息。
不久之后开学了,教室里出现了很多戴着口罩上课的同学。

那个时候我觉得他们或许有点精神过敏。但是后面越来越多的消息让我逐渐意识到事情比我想象的复杂很多。

印象里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提醒,关于病毒和防疫。
香港政府在1月4号启动了「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預備及應變計劃」对这个新传染病启动了最严重的应变级别,学校也专门发了邮件提醒学生保护自己。(图1)

当时这个病的名称还是「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各个药方开始出售各种包装的口罩,通常都是一大盒,50片,价格最低的是蓝色独立包装的口罩,一盒50港币。其中也会有几个3m的pm2.5口罩,但是价格似乎很贵。每天去上学路过药房,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价格标记、成堆的口罩和购买口罩的人。
现在我回忆起那家店时,脑子里是一片蓝色(和星星点点的亮黄色、白色标牌)。

当时我和另一个好朋友同住,随着关于疾病的消息越来越多,我们也决定去买口罩。因为当时还没有普及专业的防疫口罩,我也不敢去药妆店买(主要是不敢和local老板讲话)。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晚上,我去到一个离家很远的屈臣氏,看着各种颜色的口罩,心里发慌,不知道哪个才能有效。最后选来选去,买了三层滤网的防pm2.5口罩(不是3m的那种程度,但是比一般的口罩厚很多)。

回去的路上,看到一家药房门口放着两盒口罩,免费赠送给路人。我瞬间感觉没那么冷了,拍了照片留念。(图二)

我联系了爸妈,提醒他们留意新闻,去买点抗病毒口服液、再屯点口罩。但是他们看起来心不在焉,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只能反复强调,知道他们连连承诺会去买为止。

暂时记到这里,之后继续。

@ttrash 武汉第一例好像是12月初,为啥你们11月末就有风声了?
我记得1月初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知道有这个病了,但是我们都没有太在意,因为官方一直说暂未发现人传人,我觉得很奇怪,如果这个病不传染那些病例是怎么来的呢?但我还是坚信官方说法,很快忘记疑虑。真正开始慌张是从钟老正式宣布人传人,我第一次知道了外科口罩和N95口罩。
从那天起所有事情发生的太快,抢购口罩,公交停运,封城。网络上不断涌现着病例,医疗资源短缺等等各种消息。最开始是可以自己出门买菜的,做好防护、体温正常就可以进超市。后来禁止外出,购物只能以小区为单位。社区的工作人员偏老龄化,其实是没有能力承担大家的生活问题,幸好有几个年轻人自发组织,把团购买菜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封城期间也算过得衣食无忧。

@gnit233 emmm仔细思考的话说11月末可能不够准确,但是至少是12月刚刚开始就有消息了。
因为我的实习最后一天是12.3,我翻译这份文件的时间应该只可能是12.2/12.3。
另外我是12.3晚上回到香港去的,我印象里那个时候开始,街上就已经有人开始戴口罩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