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听到的故事: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恰好认识1991年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手卢刚,因为卢刚曾经追求过彭太太的大学室友。 

彭凯平讲述当年得知卢刚在学校射杀五人后自杀,他回家和妻子感慨说如果卢刚和彭妻的室友当年成了的话,兴许卢刚就不会走到枪击的地步。
彭当时也在美国留学,他第二天去学校又把这话讲给同学和同事,没想到美国人听完第一反应都是:幸好那个女孩没嫁给卢刚。
彭得出结论:这是非常显著的中美文化心理差异,中国人认为家人孩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美国人认为改变不了。

看到这里,有没有想起这两天的新闻?
“浙江衢州男子让女友染上毒瘾 95后单身社工牵红线促成二人结成夫妻”。

没错我的结论就是:
如果这是中美文化心理差异,那中国人真的很喜欢慷他人之慨,以及,非常熟练地把女人充作失控男性和社会之间的最后一道人肉缓冲器。

@711 居然因为同情(?)杀人犯情愿牺牲自己老婆……还说给自己老婆听…这什么人呐!

@demi 不是啦😂 卢刚追求的是彭凯平老婆的大学室友。
彭和彭老婆感慨的是:如果卢刚跟那个女室友结婚了,也许就不会去杀人。

@demi @711 我也看太快理解成跟你一样了…但还是,妻子的室友就可以随意支配别人生命安全和情感了吗 :pokemon028:

Follow

@Friedo 不可以呀,所以才说他慷他人之慨。
而且他和他老婆很自然就先为死去的男性凶手考虑,他的美国同仁们反而是优先想到活着的女孩会怎样。
我觉得这点也很那个,按说跟他们更熟、关系更亲近的不是他老婆的室友吗?为何要这么替一个几近陌生的男人着想?因为他会杀人?因为他是男的?

@711
我那句是反问啦
是的,很可怕,身为心理学教授,结婚的男性,竟然认为婚姻能扭转一个杀人犯(而且还是接近反社会的那种),可能不论心理学还是婚姻经历都建立在他占有权力关系中优势地位的基础之上吧,从来没有学会平等待人,或真如其他评论的嘟友所说,把中国社会运作原理搞透了,为了社会稳定,危害社会的杀人犯变成家暴杀妻,然后再做家庭情感纠纷处理,“稳定”就对了,他不是站在陌生男性角度而是站在所有性别优势者社会高层的地位思考😇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