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rashoe 是的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在国内会很主动地关心非男性这些问题(男性还是比较怕出麻烦),但是我在英国比较冷漠的区域或者纽约就不太敢这样关心了。就算不怕出问题,很多人的边界感也比较强,如果问多了对方反而会不舒服。

我觉得中国的MBTI研究社群很有意思…有一种太平天国的活力。

我决定学习一些创收英硕项目的语言艺术。从今以后我不会再羞愧解释我没法随随便便跟主流现充玩到一起因为我有一堆小众的nerd爱好。我将和招生宣传部门的西服女士一样深沉而坚定地徐徐点头:yes it’s a very niche program

侨民很大程度上应该对应Expat,侨民和移民在社会经济状况上的联想应该也和Expat多有重合。不过我的感受是Expat还有人提,但是侨民这个说法在简中已经没什么人提了。和一个更乐观开放的国际局势一起逝去了。

Show thread

翻茨维塔耶娃诗集译序,突然意识到侨民这个身份标签已经很少被提起了诶

而且我在这里社交真的经常感觉自己so exotic。是一种完全善意的不被当人的感受。like当我说话的时候我知道周围的人也在enjoy this,他们也觉得哇你说得真好,我说笑话对方也会笑个不停,但是很少有人能把梗抛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变成她们观看我但不是对谈。我有时候就感觉很怪,感觉我自己是一个站在台上的performer,which,作为一个演了十年戏的人我应该非常熟悉。但是过去我站在台上的时候我感受到的都是一种连接。哪怕灯光照得我看不到台下的任何,something in the air也会告诉我台下的人共情了,她们因为我哭的东西而哭,我让她们想到她们来到这里之前经历的一件她们以为没那么重要,但此刻让她们双手发抖的小事。但是在这里我经常感觉永远不会有人看着我想,this character is literally me。我感觉她们在说,oh don’t you love this, that funny lady tonight. So talented she. 然后她们会回家跟朋友看love island或者love actually,举着超市鸡尾酒咯咯笑或者流眼泪,跟她们的朋友说这个人好像你。but I will never be a part of love island or love actually。 就像小时候班上男生讨论火影忍者时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像春野樱。我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春野樱。I was there I was engaged I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lot. 有些人会想春野樱喜欢他们,有些人也很喜欢春野樱,但是这些十几岁的男孩子从来不会说,我想成为春野樱。

Show thread

就和她一样,也不是没有在社交,但是真的就是workload太重了,时间和新的社交环境都让spontaneous的深厚友谊没有那么容易产生。可以跟人讲话约出门但多数时候还是闲聊,是很浅的关系。可以真的聊开来的人总是很难见到。

Show thread

我真的好能relate灯笼鬼因为很久没有和真人线下real talk的痛苦。我就是只有和人线下深谈才能活过来。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