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育儿书一边想为东亚小孩哭泣 

屌爹东亚性很强,但反正我也不是他养大的。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心疼我的朋友们。

- - -

#戈特曼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节选

1.孩子放学回到家,说道:“我再也不去学校上学了。老师当着我朋友的面,大声冲我嚷嚷。”
◎错误的回应:“你做了什么事,让老师这么生气?”
◎正确的回应:“发生那样的事,你一定感到很尴尬。”

2.在澡盆里洗澡时,孩子对你说:“我恨哥哥。真希望他死掉算了。”
◎错误的回应:“你居然说出这么恐怖的话。在我们家没有人可以这样说话。你不恨你哥哥。你爱他。我再也不想听到你说这样的话。”
◎正确的回应:“我知道,有时你哥哥会让你失望,甚至让你很生气。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3.吃晚饭时,孩子对你说:“呃……我最讨厌吃这个。我不吃了。”
◎错误的回应:“有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不管你喜不喜欢。”
◎正确的回应:“似乎晚餐不太合你的胃口。你想吃点什么呢?”

4.孩子从外面回来,说道:“我恨那帮孩子。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残忍。”
◎错误的回应:“如果你不是个胆小鬼,他们肯定就和你玩了。不要发生什么屁大点的事就小题大做。受点打击没什么,你得扛过去。”
◎正确的回应:“那一定让你很伤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5.孩子对你说:“真希望今天陪在我身边的人不是你。我希望_______(你可以自己设定相应人物)来照顾我。”
◎错误的回应:“你居然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个没良心的孩子。”
◎正确的回应:“看得出来,你真的很想念_______。我能理解。我也很想念_______。”

6.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孩子对伙伴说:“我不想和你分享这个玩具。我不想让你玩!”
◎错误的回应:“你真是个自私的孩子。你要学会分享。”
◎正确的回应:“有时,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是一件很难的事。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一些你更愿意和别人共享的玩具出来吧。”

「尽管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彼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却不具备良好的与他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事实上,在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分享的过程中,经常风波不断,这要归因于“幼儿所有权规则”(toddler rules of ownership):(1)我看见的东西就是我的;(2)你的东西,如果我想要,它就是我的;(3)如果它是我的,它永远都属于我。父母应该理解,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并不代表孩子有自私的品质;这只是幼儿学习表达自我的一个过程。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体会他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分享的概念在他们面前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摘自#戈特曼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我寻思这不就是国男吗?看见好看姑娘就去搭讪加微信,别人有对象了还暗搓搓上前发骚,不定期骚扰前妻前女友,无能狂怒得不到的就毁掉(aka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

哦对了这段的小标题是「幼儿期(1~3岁)」。国男的心智也就停留在这里了。#徒有其屌

摘自#戈特曼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对成人世界的无礼和嘲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典型的行为,因为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孩子长到10岁到12岁时,他们一下子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专制存在,有那么多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存在。」

「然而,讽刺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开始对同伴显露出专制和暴政的倾向。他一面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一面又要求衣柜专属于自己,不允许其他兄弟姐妹共享,并且坚持穿一种设计风格的运动衫;他一面为化妆品行业在动物身上做实验的残暴行径深为痛心,一面又在休息时排斥某个同学,不让他一起玩篮球。」

原来刚开始打破老中思维的人(比如中特女权,支持女权同时爱党那种)心智大约在10-12岁……老中社会环境让大家思维发育迟缓了多少年啊! #吐槽中国

「在面对异性时,或者在应对自我接纳等问题时,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遇到相似的情形。例如,一个女孩发现自己对一个男孩很有好感,但却又很难尊重他(“他真是很帅。但当他一开口,一切都毁了”)。一个男孩发现自己正在滔滔不绝发表意见,而他父亲也曾这样做过,他当时还站出来抗议(“我简直不敢相信!听我说话的口气,和我老爸一模一样”)。就这样,青春期的他们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有很多面,有一些是灰色的,有一些是其他颜色的,正是这些不同的侧面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自己。」

原来好多老中人的择偶水平都停留在青春期……

#戈特曼 的《#幸福的家庭》,发现是本讲新手父母维持家庭幸福的书,而不是讲幸福的家庭的书……不过没关系,我还是充满好奇地看了下去。(我又在看育儿书了!)

收获:

1.
原来小婴儿转过头去不是讨厌什么东西,而是因为过度刺激后脑子超载了,需要恢复平静。

2.
原来养小孩跟养猫似的,最好没事就互动一下,引起对方注意,但是小孩/猫出于某些原因(婴儿可能是感官超载,猫可能是腻了)别过头去的时候,就应该停止,而非强行继续引起注意。

3.
小孩跟小猫真的很像……

书里写了一些婴儿表达需要休息的信号,我看了下除了某些动作和表情人和猫有区别(猫皱眉是开心享受而人不是),剩下的几条也适用于猫:

· 看向别处。这种信号通常很容易察觉,比如将头转向一边,或者本来在看父母的脸,之后转向看父母的衣服。

· 用手遮住脸。婴儿将手放在脸上,好像在试图遮蔽自己。

· 推开某样物体。当婴儿的身体活动变得更加协调之后,他们可能会推开玩具或其他物体,意思是不想和它们玩耍了。

· 皱起额头。当婴儿额头中部(鼻子上方)皱起来时,意味着他们生气了,这通常发生在过度刺激的情况下。这时,婴儿看起来很悲伤或愤怒。而当婴儿的额头只是轻微地皱起来时,则意味着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并不是负面信号。

· 拱起背。当婴儿拱起背,身体紧张起来,意味着他们生气了。

· 无理取闹。此时,婴儿的声音听起来像是要开始抗议或开始哭泣了。

· 表现出混合情绪。例如,婴儿的表情在愉快和恐惧之间来回切换。

· 哭泣。婴儿的哭声可以揭示出他们的沮丧程度。婴儿会从小声啜泣逐步发展到放声大哭,这中间会有一秒钟“用力吸气”的情形出现。然后,他们会彻底放声大哭,听上去又刺耳又痛苦。这就是“瓦尔萨尔瓦哭泣”(Valsalva Cry)。此时,婴儿的肺部会产生抵抗阻力,就像人们用力吹气球或提重物时的感受一样。这对婴儿来说压力非常大,会导致他们的血压上升及白细胞数量增加。

一个被研究婚姻的心理学家挪用到夫妻关系中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国际冲突的理论,现被我挪用来说服粉红和爱国党 

摘自#戈特曼#幸福的家庭

社会心理学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是国际冲突研究领域的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斗争、博弈、辩论、外交冲突、暴力、冷战和热战。他最大的研究兴趣是国际冲突中的“辩论”问题:在国际冲突中,一方试图通过辩论影响另一方的观点。我们将拉波波特的观点移用到了夫妻冲突上。

拉波波特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降低辩论和争议中的威胁:推迟说服对方。

拉波波特建议,争议双方如果不能完整地阐述对方的观点,就不要急于说服对方。所以,双方最开始的任务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充分了解对方的观点,然后重复对方的观点。当然,在一开始,对方的观点听起来可能毫无道理。但问题提得越多,就会发现对方的观点变得越清晰,这样就能更理解对方。

拉波波特发现,当理解对方之后再开始进行说服,双方都会变得更加理智,自我防御也会减少,从而会感受到对方更多的尊重。双方不再敌对,反而变成盟友,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主动理解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有助于说服过程更顺利。

- - -

忍不住想和粉红/爱国党对线的象友可以试试先提问,理解对方后再说服。#微小的反抗

Follow

一个被研究婚姻的心理学家挪用到夫妻关系中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国际冲突的理论,现被我挪用来说服粉红和爱国党 

@xunhuan2046
实测很难理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时间和注意资源不够。一般地,我可以为家人投入精力,但是很难对一个陌生人投入那么多精力。精神损耗之后,只剩下“尊重他人命运”的想法。

不过把对方的观点当作整体性的东西来观察,是很好的一个原则——像是在观察一件艺术品。双方观点都完整而不纠缠的时候,冲突会少很多,说服的效果有时会胜过辩论。但是这只对愿意理解他人的人有效。交流是座桥,两岸都有梁。如果不愿意理解他人,只想着攻击,那就没有办法了。

· · Web · 0 · 0 · 3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