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又发了一篇文章,呈来供大家周末赏阅(hhhh)。最近新能源电动车的新闻很多,本来我起心写的时候,正值小米的营销大战,我在小红书刷到连凯迪拉克都在用椰树牌椰汁风格的一组广告,直接喊话点名小米的抄袭保时捷设计、讽刺单卖屏幕按键配件等等。(如图、有好几页,真的很aggressive,公开撕逼的感觉…这几年车厂的公关大战我好佩服…)。中国新能源汽车商战日益焦灼,连贾跃亭都回头指责行业知识产权抄袭,但这个品类已经被不容质疑了,市场营销高度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经济情绪浓郁,抄袭啥,都是致敬。

本来稿子是想写得偏行业一些,正在做功课的时候,没想到耶伦奶奶亲自来炸场,直接点名垂直行业说产能过剩的问题,我顿时觉得,企业之间的小打小闹不叫事儿……所以原来的提纲作废,推倒重来。新能源汽车并不只是某一些企业生产产品占领市场的故事,而更是一个国家竞争的故事。掏心掏肺讲,我个人觉得,耶伦此行,特别像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来教咱们内政总理做事,那一番话,忠言逆耳、良言苦口……(我不能再说下去了,先掌嘴)。因此,这一篇稿子的重点是【产业政策】。一个国家如何利用文山会海,如何调度所有的要素,生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奶出”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绩斐然的明星行业。然而在光鲜的成绩单下,看一看具体科目: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赶热闹不赚钱的行业;是一个未老先衰、未成熟就过剩的行业;是一个国内卷了自己国外四面楚歌的行业(本来想大杀四方的结果被近期海外贸易政策围追堵截)。

本文尝试解读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底层逻辑:在技术民族主义下,中国如何平衡内外市场,借政策之手暴力踩下竞争对手的刹车以实现自己“弯道超车”;本文讲一个外向型经济的成功故事,但更要说明“内部”为此作出的牺牲和无法计算的成本;本文讲此时成功,但更要说即使导致目前成功的产业政策的“因”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果”。正所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最后写一点文章放不下的胡思乱想:1. 作为普通人,中国普通人,如果二者只能选其一,人们会怎样选择他们所生活?是用三十万买一百万的保时捷,即遍地便宜廉价的工业消费品,还是如耶伦说到的“可负担的养老和教育”,即普遍的社会福利?可惜,选择并不在普通人手里。 2. 看到国内媒体有在讽刺美国汽车工人罢工抵制自动化智能化的汽车生产进而抵制新能源电动车,想到国内普遍产能过剩也是国企央企同时肩负保护落后产业工人的意味,只不过不容争辩,以及这背后的制度的竞争……就赶脚,有时候“左右相通”,现实让人敬畏。

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

· · Web · 1 · 2 · 13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