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民工

田国宝 经济观察报 2022-08-11
eeo.com.cn/2022/0811/548173.sh

8月9月凌晨6点半,老张从露天长凳起身,走到一个同伴看不到的地方,从怀中拿出一个卫生纸团,一圈一圈展开,露出半条鱼。鱼是头一天晚上一家饭店老板送给他的,他没舍得吃。

老张一手拿着鱼,一手拉着推车,一边走路,一边吃鱼,每走到一个垃圾桶前,停下来,放开推车,将桶内的纸箱、塑料瓶等能卖钱的捡出来,放入推车的布袋中,然后走向另一个垃圾桶。

老张在与北京一河之隔的河北 打工10年多,今年3月疫情严控期间,他嫌进出村手续麻烦从出租屋出来,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天冷睡在废弃的民房和待租的商铺中,天气暖和了,睡商业街、公园和路边的长椅。

老张说,3月封控期间,为了找活干,有很多像他这样从 跑出来的民工,包括与老张在一起的老宋和老李,他们多数没有再回去,成为流动的

老宋说,如果还找不到活儿,入冬前就回老家,他和老李是老乡,都来自黑龙江黑河,“活儿越来越少了,有点活儿,也是优先找年轻人”。

Follow

打工如同“打酱油”,日结工如何嵌入城市复苏?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2-08-14
mp.weixin.qq.com/s/IWPDcaVq1T3

酱油,是我们潜入的3个“日结用工群”中,最常出现的本地词汇。
召之即来、干完就走,做工作如打酱油,不稳定且不可持续,但胜在轻松便当、收益立显。“酱油”是一种市井的生存智慧。
图片
7月25日至31日这一周,3个群在去重后共涌现了147条不重复的招工信息。
147条城市末梢处的空缺,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对日结工的偏好与偏见。
3个群聊则如同3个微型生态系统,日结工们在这里等待机会、竞争上岗,也共辨真伪、对抗不公。
什么样的人和工作,适用着这样快速但不稳定的用工模式?
进入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何影响了既有工作的内涵?又创生了哪些新岗位?
告别线下聚集的劳动力市场,也不靠平台派单,新时期的“大神”们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逃逸于算法系统之外、重获某种自由?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