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大伙儿,如果想看到一个人在本站的所有内容发布,不要只看「嘟文」,选择「嘟文与回复」。(这个逻辑沿袭的是 Twitter 的逻辑;与微博的转发、评论逻辑并不相同。)

· · Web · 2 · 2 · 4

@lianghuan 相比于嘟文,回复更能展示出对方是怎样的人。

@lianghuan
同样,如果希望自己的回复被其他人看到,需要动动手指把回复转出来。否则只有同时关注了你和你回复对象的人才能在首页时间线看到你的回复。

@Zerolemis 正如 @lianghuan 昨天所说,mastodon是值得为之兴奋的社交产品。

主创团队很能坚守某些准则。比如防止用户被骚扰、霸凌就是其中之一。

搜索范围很窄,是防止搜索关键词得到结果后发起骚扰;时间线严格按照时间序、只有发嘟和回嘟的双方我都关注的情况下,嘟文回复才会出现在我的主页时间轴…

假设一个坏的情况,关注者众多的实例主、公众人物,在回复中怼人,她的关注者们也很难去跟风攻击。

初接触还挺绕的,但是了解之后大概就会觉得社交网站本该细致且公平地照顾到每个个体才对。😄

@dimlau @Zerolemis @lianghuan 我觉得里面可能还有一个熟人社交的思路在里面,说它像町内会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社交网络层面上的“町内会”

@dimlau @Zerolemis @lianghuan 反过来,多人对一人的霸凌,好像只能通过不准关注来阻止?

@dylanwu @lianghuan @claudia @dimlau
关于“不能转发评论”有一个更详细的解释:防止广场式社交。
举个例子。假设说A说了一句让B不开心的话,B看到了,想骂A。
在微博的转发逻辑下,B会转发骂A。
在长毛象的逻辑下,B只能评论骂A,而这条评论只会在同时关注了AB两人的用户首页显示。
在微博转发逻辑下,这个骂是带有表演性质的,B的话语很容易演变成:“我的粉丝们!大家来看看我是怎么骂这个傻x的!”即所谓广场式社交。这个时候,A的观点反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让B的粉丝欣赏B怎么骂人。
而在长毛象的逻辑下,因为大多数关注者也都看不到,骂人反而更直接一点,重点就是A和B之间的事情。
这个设计的重点就在于,防止一个人利用自己follower众多而产生霸凌行为。在微博的逻辑下,非常容易演变成一个粉多的人转发骂人,所有的粉跟着一起骂的情况。
当然在长毛象你也不可能避免有人截图骂人/引用链接骂人的事情,这在任何社交媒体都无法避免。但是设计者初衷就是:让这个步骤越麻烦越好。

@Zerolemis @dylanwu @lianghuan @claudia @dimlau

哪里能有去中心化的广场式社交能
除了直接上广场

@Zerolemis @dylanwu @lianghuan @dimlau 感觉会在意这一点的人,本来就不会转发骂人,而是直接在a下面骂一句就算了。而依仗粉丝多想霸凌的,还是会转嘟出来。

@claudia 互联网的基石就是链接。不管是谁都可以发发布链接出来。在这个角度上说想完全避免你所说的霸凌是不可能的。

但是发出链接并且附带自己的观点这能不能就被定义成霸凌,并非毫无疑问。

所以,至少,先把那些因为自带流量,成本极低的一条回复就被散布到自己众多粉丝的时间线上去的情况解决掉。是一种进步。

对此可以达成共识吗?

@dimlau 对是的,完全同意。等于是稍微卡了一下。依靠在别人“下面”发言的虚拟地理位置弱势感,和还要多一个转嘟的繁琐。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