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搬家建长毛象账号!开始装修账号从贴个前年的旧文开始吧!
写作时间2020.04.18,是看完了那个BBC杜甫纪录片的随手记。

抱着从中文系同学那儿收来的一大本砖头《杜诗镜铨》看完了BBC那个杜甫纪录片,BBC真是人类之光。纪录片大约时长一小时,把杜甫的生平际遇理清楚了,中间每个人生大事件都配上了他自己的诗句,比如讲青少年时候,镜头在河南巩义他老家,引用的是《壮游》的开头部分,他如何自述是个天才少年。《壮游》里面江南的苏州和浙北荣幸出镜,我第一次知道虎丘的吴王墓是“剑池”就是杜甫告诉我的。在讲晚年定居长沙的一小段时,引用的是《江南逢李龟年》,还拍了汉服学生们笙箫琵琶的合唱。英国人请到了 Ian McKellen 朗诵,所以全程镜头就在当代中国的街景、一些专家(最有名的是宇文所安)和甘道夫先生之间切换。

纪录片里面一个亮点是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具象化了,真的请到了舞蹈演员表演了一段很美的剑器舞。剑舞第一次出现是在开头,讲杜甫还是小孩子,大唐还是盛世,旁白是“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第二次完整出现是在结尾,杜甫流寓长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抚今追昔的时候甘道夫念的是这首诗的后半段“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镜头本身和诗句一样动人。吴小如讲这首诗的时候,举的例子是他自己小时候是杨小楼(著名京剧武生)的戏迷,念念不忘,老了文革结束了去听戏,台上是杨小楼的弟子,年纪也不小了,上台扮起来师傅音容宛在,今昔悲感如是。

纪录片的讲解人顺着杜甫生平走过了所有重点地标:在河南巩义讲他的出生、读书和旅行故事,少年人心里,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杜甫的梦想之地长安,重点讲了他的官场失意……采访的学者说这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有点偏差,他还是写诗更厉害,性格根本不适合在天宝年间当官;下面讲和李白愉快玩耍,拍的是洛阳街景,这一段也是整个纪录片流传最广的部分,杜甫那么多念李白梦李白忆李白怀李白里面,甘道夫挑了一个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挑了一个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念得一往情深荡气回肠。呵。英国人。

然后就阴暗起来了,我们回到了长安,又在瓢泼大雨中去了奉先县,看他的五百字咏怀里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家人挨饿受冻,小儿子竟至饿死。诗句的英文翻译全是大白话,靠内容也足够感人,再翻译回来大致是“在艰难时世中我的孩子走了,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家都是这个样子了,天下那些条件不如我的人们可怎么办呢”。

时间点到了安史之乱爆发,基调更加沉郁了,杜甫成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普通人,依然心怀家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段非常感人;后面没有提三吏三别,直接转去了秦州(甘肃天水),讲秦州杂诗,以及他和家人失散的相互思念。“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不管这句是写他夫人还是写月中嫦娥总之都很美。

这个纪录片拍到了小吃街、广场舞、大学校园、田间地头和现代化街景,人间烟火相关的部分都很契合当时的主题,但同时镜头也毫不留情地给到了洛阳和西安的很多假古迹,比如洛阳那个王城公园,和西安那个大明宫,真是丑到我了,丢人。我也很庆幸他们拍骊山华清池的时候,没有拍到景点门口那个巨大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呈飞天状转圈圈的迷惑雕塑。

到了杜甫的成都草堂时期,气氛突转轻松,他在这个稳定的小天堂里面“长夏江村事事幽”。作为旅游景点的杜甫草堂是个空气很好的市区公园,里面有象征性的竹篱茅舍。摄制组在草堂采访路人的一段简直神来之笔,一个路人小女孩认认真真地大声读《春夜喜雨》,一个老人用流利的英文回答“你为什么喜欢杜甫?”“因为他好多诗都那么贴近普通百姓。”

镜头来到了三峡那一段长江上,江水长,青山隐,楚云深。在夔州(重庆奉节)的杜甫律诗技巧已经圆熟,渐入神境,有点遗憾片中没提到秋兴八首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这才是他的心境主旋律,但可能是这个念长安念黎元的主题已经讲过了,所以只强调了这里的自然风景对他的影响,也没有讲很深。要是能把杜甫拍成十集纪录片,我要把三集放在这个时期的长江上……

接近杜甫的人生尾声,长沙是个有些亮光的地方,这里有欣赏他的诗才的地方官,还有同是长安难民的歌唱家李龟年、舞蹈家李十二娘。但世间丧乱没有放过这里,他最后又举家流落江中,背景音是杜甫舟中伏枕的绝命诗“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最后要总结的时候我也没看清是去拍了哪里的杜甫墓,因为杜甫墓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有…

杜甫中后期的作品里面我很喜欢他的秋兴八首和五首咏怀古迹,片中居然没有点到,一定要补充一下。喜欢秋兴八首一部分是因为在形式上和音韵上,杜甫的七言律工整得举重若轻,标志着这个艺术门类里面他已经开宗立派,种种艺术探索前人未有;一部分因为每一首都很自然地情景交融,气脉贯通,还有和诗经楚辞都类似的抒情主题与艺术性,风雅之温柔敦厚,离骚之忠爱缠绵兼而有之,是那种能让人读下来就大呼“好诗!”,多读几遍就陷进去了,不想细讲的作品。咏怀古迹他写庾信、宋玉、昭君、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才干惊人,命途多舛,写庾信的那首尤其像自画像,“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和谶语差不多了,但他自己虽然也是生平萧瑟,却没能等到“暮年诗赋动江关”,去世后整整等了四五十年,他孙子请到元稹写墓志铭,元稹震惊于他的天才,一下子成为粉丝,并开始在当时文人圈子里面疯狂夸赞推广,给他极高的评价:

“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这里面被点名当了绿叶的人们是沈佺期宋之问(初唐,律诗初创)、苏武李陵(文选里面托名他俩的赠答诗)、曹植刘桢(建安风骨)、颜延之谢灵运、徐陵庾信(都是文选里面选了好多篇的东晋南北朝著名诗人)。后面元稹又写了一大段,用李白给他当最大的绿叶陪衬。杜甫泉下有知,不知道要多开心。

再一百多年过去,他成了宋人及之后所有学诗的人的宗师,“江西诗派”和明朝那些“诗必盛唐”的人们都穷尽一生学他。到了今天,一千五百年过去了,当年困窘潦倒的诗人身后盛名冠世,文名不朽。

· · Web · 0 · 0 · 2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