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自己和自己人都很苛刻,有一个体现是对英语的使用这件事。我经常刷到一些视频,类似“不加冰的地道说法”;“你还在这样说帽子吗,大错特错”;“你知道我来月经了怎么说吗”。

我点进去一看,来月经了那博主说的词我从来没见过,甚至不太认识,也没这么说过。不加冰,博主说是“straight up”。不能说是纯放屁但是你去买咖啡的时候说straight up大家都会觉得挺奇怪的。straight up或者on rocks是酒吧常说的,但是并不针对客人,一般只有调酒师会这么说,属于“术语”,行话。客人说什么都可以,99%的客人都说no ice。买酒的时候你也可以说straight up但是并不会有人因此觉得你很懂,也不会因为你说了no ice对方就觉得你说得不对。没人在乎其实。

还有一种视频是教发音的,比如伦敦音应该怎么吞音,怎么发音更美式。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白人中心主义吗?

这两类视频我看到都会点不感兴趣。

还有很多人喜欢隔着网线纠正别人的语法、拼写。噢我今天早上还看到一个帖子就因为instagram的缩写到底能不能用ins,底下吵了三百多条,最赞说缩写成ins很土。而有意思的是,反驳她的人举的例子是自己加拿大朋友就说ins——英语母语者用了,这才可以作为例子,而不能仅仅出于“谁想用什么用什么”。

这是一种做题思维,是应式英语的思维。不能说全错吧但其实没什么用。好比seldom这个词,英语教材里肯定有,你学它也没坏处,但我几乎没见人用过,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

但语言它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说白人的就是最好的,它就是一门工具,跟锤子扳手一样,学是为了用的。而真正用到这门语言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便你说得不那么准确,语法和发音甚至也有点问题,但并不影响对方理解。比如我前两天卖车,fb上有一个智利哥们想买,他说这周准备来奥克兰,来了会联系我。但是他把prepare打成了pretend。不过我看懂了。后来他来看车那天,问我之后准备干啥,那个prepare他又说成了pretend。我没有纠正他,因为这是小问题。他有一天会自己发现的,如果他没发现,说明大家都懂。那互相懂了能交流不就是这个语言的用处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我从没见过其他族裔的人像中国人这样在意发音用词是否地道正宗,是不是靠近native speaker,有没有得到英语母语者的认可和夸奖。甚至有很多族裔的英语发音是以口音重闻名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英语国家交流、生活、学习、工作。我听过很多种口音,有些人确实说得不那么好,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们像中国人这样自谦,总是把“sorry for my poor English”挂在嘴边。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为这件事感到抱歉呢?如果一个白人说你英语口音重,你甚至可以告他racist,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对自己要求这么严苛呢?

以及我不认为有中国口音这件事有什么问题,我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件事一点都不想掩饰,也并不感到羞耻。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英语口音,英语是世界语言,谁规定伦敦音是唯一标准。就好比中文也有很多种口音,谁规定北京话是唯一正确的?

昨晚又和一个伊朗女同学聊了很久,她说她家所在的城市就有打仗的区域。伊朗人胆子很大,枪炮吓不了他们,该上街抗议照样上街抗议。她问我中国人为啥不抗议,我说可是如果上街,被抓起来怎么办,他们用军队对付我们怎么办,她说伊朗政府也是一样的,但伊朗人照样上街抗议。我们的结论是,也许过去三十几年中国还是经济发展快,大家就不吭声了。

我问她女孩现在还需要戴头巾吗,她说有的地方还得戴没办法,但是她们一直在为此抗争。她说伊朗也有互联网管制,但是她所有的朋友都用 VPN 上 Facebook、Instagram,她问我为什么不上,我说因为我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用中国墙内的 SNS,我上那些跟谁玩呢。

我们还比较了中国和伊朗政府控制舆论的手段,都是一到有政府负面新闻,就把文艺体育明星的猛料放出来,转移视线,还让公众人物都显得灰头土脸,当不了意见领袖为民众发声。

我还问她四个老婆的事情,我问她有没有认识的人有四个老婆的,她说一个都不认识。我问她伊朗男的不让老婆有任何异性、同性朋友,不许和表哥表弟说话,是真的吗,她说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老顽固才有这样的。

Show thread

说到“史诗”这个题材,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它就不适合单个作者的author-centric创作,而是需要多人乃至跨越一段长时间因此必然存在某种程度multiple perspectives的collective创作和不断reshape。比如西蒙娜•薇依在“《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中敏锐地观察到的那种单个作者因其自身好恶偏向而难以达到的“无情的悲悯/悲悯的无情”:“……战胜的士兵就如自然的祸害;他着魔于战争,尽管方式不一,却和奴隶一样成为物;言辞在他身上就如在物质之上一般无效。他和物一样,但凡与力量接触,便要承受不可避免的后果,也就是力量一遇到谁,谁就会变得又聋又哑。这就是力量的本性。力量把人变成物的能力是双重的,并从两方面得到施行:力量冷漠然而平等地石化两种人的灵魂,承受力量的人和操纵力量的人。”这一点是超越了单一作者常见的极限“命运弄人”或者“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的。单一作者完全可以写出宏大的世界观/设定和复杂的人物谱系/情节关系(有点不恰当地说,这是一种genre的技艺),但几乎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无偏爱——说到底,一个人的文字必然某种程度上是反映出自身执念、偏见、欲望的镜子(not necessarily a bad thing)。托尔金的宝钻和魔戒系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让没有背景的霍比特人担当了最后毁掉戒指的至关重要人物,托尔金没法不让自己大段大段写精灵和人类贵族的各种血统绑定的优雅高贵,哪怕为了平衡还是各给出了一些个别败类。另一个例子是瓦格纳的指环系列(怎么又是戒指!),各种狗血和欺诈齐飞,但“好人”和“坏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并且这种分界也是和血统联系的。另外一个共通点是两个指环史诗面对“如何让高贵的人做出不好的事“这个问题都选择了邪恶的诅咒(戒指)/魔药,把原因externalize了,让心爱人物的”纯洁“本质受到的损伤最小化,在这一点上《伊利亚特》或许因为经过许多(代)人的口,反而有机会超越这种私心。

我又想到去年我自己找了个命理师帮我看八字,说我容易为男人花钱,我be like确实啊为纸片男人花了不少了🗿

Show thread

我妈最近在学国学八字什么的,让她老师看我名字,说我命里带孤寡🗿名字带帝王数所以婚姻不好,事业好,,🗿如果传统命理学里的孤寡说的是不当异性恋不和男的结婚那这不是在保佑我吗,爱听,其余的部分我也爱听展开讲讲我愿意v对面50

大家为什么总嘲笑说想死但注意身体健康的人,我们想死和注意健康不都是为了不遭这活罪吗,逻辑很通啊。

所有人小时候都会幻想自己会魔法吧,我单方面认为画画的本质和魔法很像的……而且一旦把它当成修炼魔法,画起来就会干劲满满 :0180:

比如浅浅摸索出自己魔法回路擅长的是【色彩系魔法】还是【线条系魔法】,下面还有其他分支,比如传统一点的写实派法师,或者抽象一点的构成派……

不过前提都是要基础功优先啦。平时还是要多画速写才行,羽毛都浮不起来就不要琢磨守护神咒了

而且魔杖操纵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肌肉记忆,时常练习的人笔触就是不一样

哦对,魔法回路会根据人生经验变化,魔力会也顺着注意力走,比如热爱生活的人画出来的颜色也是生机勃勃,享受美食的人就算画植物也香喷喷……之类的

所以ego太大的话是没法好好施魔法的。因为魔法是心灵的具像化,魔法师的焦躁怨气或者懒惰都一览无余…… 或者就像,恋爱中的人幻影移形都会不小心窜到隔壁巧克力店。

最舒服的状态果然还是带着玩耍一般的好奇心态去挥舞魔杖吧

同学和朋友暑假都离开这里了我真的需要学会在写论文之余一个人去找乐子()

Show thread

昨天去健身房猛踩了单车+练普拉提然后回家只吃了水煮西兰花和藜麦(运动完应该吃肉的但是我实在没力气去买or做了)。不知道和这有没有关系但早上起床后无由来心情郁结(也许是pms...),然后一个人去吃了中东菜,羊肉被做得好糯好好吃,饭上的葡萄干和杏仁粒也特别香;吃完去隔壁买了最近风很大的所谓“中东糯米糍”,本身就已经带一点符合东亚人口味的甜度,不沾糖浆都挺好吃的(说出来有点地狱,但感觉会很配我前两天开得一瓶不是很甜然后带清新果香味的小甜酒)。再去那附近的影院看《完美的日子》,虽然电影就那样吧但是回家时感觉好多了

油泼裤带面这家店谷歌地图评分3.1,🍠上也没什么人来探店但我头铁去吃了证明是正确的☝️

Show thread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