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你们怎么看?t.co/AgDeRHMN7O

作者非常细腻翔实地记录了自己在中国北京车展上的见闻,强调了中国在电动车制造和销售方面的进步实在太过巨大,并由此得出结论→西方汽车制造商的前景极其凶险。为此,他在长文最后的最后特别写了一句:我们被烹饪了(We are cooked,地道中文意思是:我们完球了...)

他的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视角:

1. 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快速进步。
作者认为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远远凌驾于西方汽车制造商之上。他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了多款中国电动车,发现它们在技术、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都表现极其优异——例如,吉利的Zeekr 009不仅在驾驶性能上无懈可击,还在内饰的豪华感上能够秒杀许多西方高端车型。

2. 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极速普及。
在上海和北京的街头,作者看到大量电动车,包括来自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的车型,以及一些西方品牌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简而言之,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和需求以及接受速度,无比之高。

3. 中国品牌的创新和高质量产品。
在北京车展上,作者看到了众多中国品牌展示的新款电动车,这些车不仅在外观设计和内饰材料上表现出色,还配备了牛逼炫酷的电子系统和用户界面。例如,吉利Galaxy E8配备了全宽幅4K有机LED显示屏,其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4. 西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失败。
相比之下,作者发现西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黯淡。例如,别克的Velite 6虽然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但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廉,都是滴滴等网约车司机在用,而非其产品本身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的其他西方品牌的展台也缺乏吸引力也缺乏观众,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显得十分不足。

5. 中西方在电动车市场的策略差异。
他说: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商与科技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开发高端处理器和先进技术,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和互联化汽车的需求。而西方品牌则在电动车的开发和市场推广上低效缓慢,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未能达到中国品牌之高度。

6. 西方品牌的战略失误。
作者批评西方汽车制造商未能迅速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未能提供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他提到,西方品牌更多地是想把自己已有的车型推销给中国消费者,而不是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更合适的先锋产品。

综上,他最后颇带有几分失落甚至绝望的口气说:我们complete egg了。。。

这篇文章你们怎么看?

@ferntrino 文章的作者是土生土长没有华人血统的美国人,他对于中国的认知显然不如真正在此生活的人。那些在华人眼里非常明显的问题,尤其是“软件”的问题,他很难察觉到。而且从他评测新车的角度来说(我只看了这个网站上的),他看车的角度也只注重一方面。比如他写极越01的文章,只写了L2级自动驾驶一点,而对于其他设计一点也没提。从图来看,这车已经踩了两个工业设计雷区了:用一张屏幕代替所有面板按键,甚至连乘客的娱乐系统都在上面(容易使驾驶者分神);方形方向盘(这是赛车的设计,绝大多数民用车不需要。方向盘几乎都是圆形是有原因的。这车的硬件配置到底有没有必要搞方形方向盘?)。

Follow

@ferntrino 我还没有提到诸如家用车SUV化的问题在国产EV中更加严重,不仅“完美”继承了内燃机SUV对行人的安全性问题,也让人怀疑EV的环保性能。老实说,SUV化最早是美国车企为了规避小型车排放限制搞出来的,所以“责任不全在中方”,但为什么号称减排的EV还要搞这套?

· · Web · 0 · 0 · 1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