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服了,居然有那么多人开车不看中央后视镜的吗?难怪那么多人往后挡风玻璃后面乱放东西,从纸巾盒到玩偶都有。还有往后挡风玻璃上贴字的,甚至有的驾校教练车都这么干。连驾校都公然误人子弟,难怪那么多马路杀手。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你国操蛋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和不存在的新闻自由了。如果传染病预警系统有效,麻疹病例明显增多上一级早就知道了,新闻媒体也会报道,告诉大家要小心。如果接种数据显示当地麻腮风疫苗接种率并未降低,那就意味着疫苗可能有问题。但是2013-2014年,河南商丘(上面提到事例发生在此)麻疹局部爆发的消息我是一条也没找到。
所以新冠发生在你国是必然,草

Show thread

关于织物的染色,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手工做草木染比工厂做化学染要更加天然健康。
实际上符合标准的化学染都是剂量限制明确,更为规范保险;而草木染为了固色会使用大量重金属媒染剂,而且剂量没有明确标准,突出一个随机性。
当然,有很多人,尤其有钱人,只看怎么做比较费工费力显得奢侈上档次。

rt 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的,愤怒的是,我发现不仅仅是我自己本人,我已经普遍地在这个社会上见到的现象就是——

残障人士、特别是【看不见的残障】i.e. 精神疾患精神障碍神经多样性人士,由于自己并没有显而易见的肢体残疾还是器官缺陷(失明失聪失声),没有坐轮椅还是拄拐,就被讥讽为了“装什么特殊、装什么可怜”、“有手有脚的抱怨些什么”、“为什么要给自己身上贴那么多标签好让别人让着你么”,“是不是装出来的学习/精神障碍好让自己在升学/生活中被特别优待啊”……等等等等数不清的刻薄言论。

然后身有看不见的残障疾患的人士就不得不陷入一个自证漩涡,好像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弱势和vulnerability,就还得先把自己搞得不人不鬼的还是在大街上乞讨了、不可以光鲜亮丽自尊自爱、不可以比健全人看起来“有优势”。

需要得到他人理解尊重之前,还需要先自证一遍自己的创伤和障碍,还需要将自己的伤口先挖得血淋淋的——“快看呀我在流血、、、所以现在可以帮我喊医生了吗???”

真是讽刺极了。

#神经病学人的精神病日记

B站罕见病博主真是敢说,不怕封号。B站“罕见病万里行”采访了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患儿的家长。SSPE是一种罕见的麻疹并发症,麻腮风疫苗可防。视频里家长提到,孩子10个月时得了麻疹,而按正常接种流程,麻腮风疫苗在8个月时接种。而且家长没有提到后悔没有及时打疫苗,说明很可能是按时接种的。一个健康婴儿,没有immunocompromised,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出现SSPE一类严重麻疹并发症的概率应该为零。
说到问题疫苗,国内持不同政见者首先想到的是“疫苗宝宝之家”,即问题疫苗本身致病致残。但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是少数,更多问题疫苗本身不会致病致残,但完全无效,打了等于没打。无效疫苗的潜在受害者绝对更多,其一大特征就是某种本来应该少见的传染病仍然在流行。一个孩子10个月大时得了麻疹,这么小还没上托儿所吧。是谁传染给他的?一个麻疹病例背后一定有一堆病例,这么多人形成小规模outbreak,又没有广泛的反疫苗现象,说明什么?估计当地至少有一批麻腮风疫苗有问题,接种的这一波孩子都没有产生对麻疹的抵抗力。

关于“直女微双”
“直女微双”其实就是双性恋,但是在国内恐同恐双的大背景之下,有异性伴侣的双性恋女性往往不得不蒙混成异性恋者,“微双”只是同性亲密关系史无法掩盖时的说辞。至于伴侣同为女性的双性恋者在哪里,就没人谈了。

刚才刷到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喊楼。这所学校用的是商场那种设计,也有连廊但不是露天的,明显是新建的楼。这么说,北方大部分学校的建筑设计难道是受了苏联的影响?

Show thread

说到北方学校的封闭走廊,我真是不得不吐槽。有些老的设计真的非常反人性,不惜牺牲走廊的采光。我小学的走廊就是如此,大白天也漆黑,初中好些了,但还是很暗。直到高中进了省重点,才见到全年明亮的走廊。高中的走廊之所以不存在采光问题,是因为走廊只有一侧有房间,另一侧就是窗户了。如果两边都有房间,那么走廊必然会黑。
小学时那座老楼还有一个奇葩设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无语。那座楼有两个楼梯,其中一个在一楼就是个死胡同,四周一个窗户都没有,而且开的灯还是过去那种发黄的白炽灯,感觉像鬼片。一年级的时候我都不敢走那段。到了六年级要毕业了,有一天“死胡同”的墙被砸开了,学生们才发现原来这个死胡同后面还有房间,如果没有这堵墙,那么采光还算OK。至于为什么要砌上,疑似因为一楼的那几个房间被租给别的机构用了,不是学校的一部分,现在学校不租了,所以才重新打通。我上大学的时候,那座楼内部整个重新装修,从窗户往里看去,的确条件好了很多。

Show thread

在B站上刷到高考喊楼,我感觉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文化权力中心还是在南方,南方的文化representation还是比北方要强得多。诸如春晚等官媒里的“北方文化霸权”,顶多只能算“北京文化霸权”,还是被圣上用行政手段硬加的,无法抵抗基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现实。我之所以说是“北京文化霸权”,是因为官媒描述东北等北京之外的北方文化时,往往有强烈的刻板印象,有时甚至是基于臆想。官媒的作品从不关心我们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背景:高考喊楼几乎全是南方高中的现象。南方的高中教学楼为了保证通风,防止建筑发霉,往往使用连廊和开放式走廊。而北方的教学楼为了冬季保暖,几乎全是封闭的走廊。接近秦岭-淮河一线的北方地区,有的高中也有南方式的开放设计,但这是少数。高三生喊楼显然只有开放式的教学楼里才能实现。所以网传各种高中喊楼,包括学校不允许学生仍然要喊的,大多来自南方。

Ins原图里横幅的背景疑似英国伦敦。哦。

Show thread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