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提过「沉浸式翻译」的隐私问题。

去年有关于「沉浸式翻译」的「假开源」的讨论[1][2],开发者也做过一些解释(详见链接)。就我而言,当初是在 Mastodon 上看到转发的嘟文获知的,嘟文里就写着开源——那个时间点插件其实已经是闭源了。撇去旧事,「沉浸式翻译」已走向商业化道路,如今其 GitHub 页面想必应该不至混淆。

最近在试用「沉浸式翻译」过程中(隔了一年才用),看到它的付费服务页面,尽管也能理解商业行销模式,但看到「仅限前1000名」「仅限前500名」的长期促销,还以为进入了冒名网站。另外,它的连续包月 ¥69/月的 OpenAI 提供的 API 是 3.5 的。

插件网站经过了国内备案。《隐私协议》[3]也写了「我们不会将您的个人数据与第三方销售商或合作伙伴共享,法律规定的必要情况除外。」这点可以理解。但如果使用者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开源插件,就可能会更为放心地开放所有网页取用权限给它。

网站的 Q&A 里有写「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预缓存热门公共网页的技术」,不清楚它是如何判断「热门公共网页」的。App Store 中声明的是会收集不与使用者身份关联的使用状况资料。

另外则是《隐私协议》里有一段「关于 Safari 扩展的权限说明」。个人觉得这一段写得挺糟的,有误导新手之嫌。比如称安全提示是「对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提示,是针对那些不可信任的软件」。实际上这就是使用者知情权的提示,告知使用者启用扩展须面临的风险,尤其是这类要求获取所有网页而非个别域名的页面信息的插件。这显然不是什么「针对那些不可信任的软件」的声明。「沉浸式翻译」也只是「公开承诺」不收集隐私和敏感信息,我不认为「沉浸式翻译」会比我使用的别的插件更可信任。

鉴于此,如果要继续使用「沉浸式翻译」,建议把网站读取权限设置为「点击时」,仅当访问须翻译网页时赋予单次权限(图三是 Chrome 上的设置,其他浏览器参照之)。

[1] 10k+ star 的项目也搞假开源 - V2EX v2ex.com/t/961178
[2] 沉浸式翻译这事,多说几句 - V2EX v2ex.com/t/962364
[3] 隐私协议 | 沉浸式翻译 immersivetranslate.com/docs/PR

@board

Follow

补充:关于「沉浸式翻译」的隐私问题

有网友发帖称「沉浸式翻译」插件的设置中有一项云服务同步功能,未提供开关选项,抓包发现该插件会收集用户大模型服务和翻译服务的 token 上传至其服务器。

「沉浸式翻译」回复解释这是一个早期注册用户的界面显示 Bug,在下一版本中将进行优化。

原帖:v2ex.com/t/1042477

· · Web · 0 · 4 · 1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