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长日记 读书随感+内心剖析 老习惯了 


这两天开的专业书,艰难地读了1/3。书宏大又细腻,等读完就能假装自己在研究传播学之前已经接受过该有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通识人文教育了 :0b16:
真的很难读,读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文盲,很熟悉的体验,下次还来 :111263: 我每次读这种知识如瀑布一样倾倒在我身的书,都会产生巨大的自我怀疑,难以置信自己在没有接受这些教育的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然后转念一想,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这些教育,但他们都活得挺好的。于是就感慨,人类真神奇呀,不用把事情想得很清楚,也可以生活。你其实不用每天都想着:我到底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我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怎样的?我想要发展出什么样的新的亲密关系?我要怎样进行普通的日常的社会交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这一秒喘着气又是为了什么?这种体会对我来说真的挺神奇的。
昨天随便点开一期播客听 主播说她几十年来从没考虑过存在问题,活得挺浅的。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和身边同事的价值观和理念都差太多,于是第一次陷入存在主义危机。她分享了那次的经历和应对这类危机的方法。我大受震撼,因为我大概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陷入了至今从未停止的存在主义危机,这让我痛苦了很多年。我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很不正常。我会把不思考这类问题,以及思考这类问题但并没有被它们击倒的人视作正常人,而我是一个有精神问题的人。但我后来意识到了世界上有很多敏感的人、比我更敏感的人,想的多的人、比我想的更多更深的人,痛苦的人、比我痛苦得多的人。然而在与陌生人交流中仍旧会退怯,害怕我面对的是一个没有体会过这种痛苦的人。虽然理智上我明白伊有伊的烦恼和忧愁,但还是本能地质疑:如果你不理解我所经受的痛苦,我们又怎么可能进行交流呢?你说一句,我答一句,这些象征符号背后经得起揣摩和推敲吗?这种滥情但又无法克制的悲伤一直在我心里游着。
但是好歹读了几页书,还是受到了一些启发:
「我们应该放弃“追求心灵融合”的交流梦想。应该为我们拥有通过语言和媒介相互联系的能力感到高兴。我们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能相互交流吗”而是“我们能彼此相爱并公正和宽容地相待吗”,我们能彼此谈话,却不能分享我们的存在。他认为,“交流”是人类身份和利益的本质,而我们试图彻底消除交流中误解的做法,让我们远离了“共同建设各自世界的任务”。」
「我们应该承认,与我们分享这个世界的一切生灵都具有美妙的他者特性(otherness),而不必悲叹我们无力去发掘它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认识这些生灵的他者特性,而不是按照我们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它们。正如阿多诺所说,尽管人们之间存在着让人羞愧的分歧,但唯一能超越这些分歧的就是从这种分歧中获得快乐,这才是交流的理想境界。」

最后推一下 我很喜欢羊毛衫乐队。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