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走在路上,脑子里时常浮现出《大象席地而坐》里的画面:城市化浪潮、实用主义的高楼、苍凉的白天、出轨、跳楼;光暗交界的隧道洞口、反射天光的污水潭、互相埋怨、一去不回;空旷脏乱的天台、污硬的夹克、欺侮、蒙骗……我觉得我处在这世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刻在了这张电影的一帧一帧里。虽然我这里看上去繁华、文化、体面,但没有哪里和电影里是不一样的。
那种感觉就像是偶尔走上天桥,旁边是呼啸而过的车水马龙,耳机里在放《墙上的向日葵》2014年现场版。这里的春秋时节很短,又总是阴天,天光很亮,茫茫一片白色,但是看不到太阳。我第一次记录下这白色的天光是2016年,从那时起我总是感到苍凉。这里的日子多么苍凉,人的一生多么苍凉,这个世界多么苍凉,苍凉得只有一片白色,是惨白的鱼肚,是透过幕布的白光,是绝望里透着一点点希望,是希望背后确切的绝望。
我在这苍凉里渡着。

十天,听一些吊课,假大空,宏大叙事。规定不准用电子设备,但从第二天开始,全场都拿出手机和平板和电脑,做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巨大的荒诞。
晚上研讨的时候会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你知道你身边这个和你一样“优秀”的被迫集中到这里来上这些吊课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我们困惑的是一样的,我们想要的是一样的。
2015年的时候我读了三体第一、第二部,因为第三部太厚了所以一直拖着没看。8年后,因为担心这十天真的没法用电子设备,终于带来读了。字里行间的厌女我不赘述了,一开始看到就生气,后来想想气坏自己无人替。男人是没得救,但我还是喜欢科幻的。
台上都是高级领导干部,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我读着人类在三体世界威胁下从自信到卑微到重新膨胀到被摧残到回归原始本能,那样渺小!上一次感受到由如此反差所造成的虚无感是在两年前的思政课上,老师在台上讲脱贫,我在台下读《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受无政府主义启发的革命“网络”和“趋同”采用的决策过程,一开始就假设不会也不可能具有思想的统一性。」
哪怕不谈人类和宇宙,往微观走。台上在讲中国人均gdp一万两千美元,我打开手机看了篇“他在北京做日结”的特稿,是正午发的,正午好像是界面旗下的。
世界是一片荒原。世界是一片荒原。

Follow

真的很好笑。我们这群被领导和老师戴上“某某学科顶尖人才”的高帽的学生,对这个事业如此解构、调侃,绝望又淡然。
前两天某领导的演讲主题是习新中特。他对着上百页ppt讲个不停,台下睡觉的、看书的、玩你画我猜的、写论文的、打工的,观众席瘫软得好像死去了。中场休息的时候,仿佛有人打了个响指似的,整个场子陡然活了过来,大家舒气、谈笑、结伴出去走走,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可掬的明媚,那是二十多岁的朝阳。
那个领导没有像前几场的专家一样端起水杯去和台下的教授寒暄,而是继续坐着,静静地看着已经干枯了一小时的学生们突然焕发生机。他的小小眼睛眯成一条线,眼尾沉沉地耷拉着。我坐在观众席正中央,托着腮帮子盯着他看,看不清他的眼神是不是对上了我。坐我旁边的朋友也沉默着,突然对我说:“好想采访一下他,‘老师,请问您在想什么?’”
我仿佛能看到那样的画面: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在观众席正中央站起身,用清澈明亮的声音向台上发问:
“老师,请问您在想什么?”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