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很久以前在知乎看过个帖子,讨论留学生为什么选择回国,下面有个人大概意思是,美国真的很好,但美国已经这么好了,觉得自己留下来也做不了什么,不差他一个,但回来中国就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这是一个可以说服我的逻辑,但我的理解,也不单是“报效祖国”的朴素热情,更多是“自我实现”吧,或者说“爱国”这事本身,甚至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需要和“自我实现”有所绑定的。

从清末那批庚款留学回国的学者开始,到建国以后回来造原子弹的那批人,其实还是挺好理解的。抛开中国之后的变化,毕竟哪怕留在美国,也不会有几个人取得杨振宁、李政道那种成就,更多也就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学者。

说回现在“润”这件事,最适合的肯定还是一直在读书,或者刚毕业,反正本来在中国也没什么事业根基。或者现在个人发展就遭遇困境,出国也算找个机会。毕竟国外再差,地板都有这么高,但混的还不错的人,心态就比较难。毕竟绝大多数人,被砸疼,甚至直接砸没了,还是小概率,何况这里本就是凭概率生存,可能也习惯了。

记不清去年还是前面,有个找我咨询的女生,应该是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的,在字节跳动做程序员,好像毕业没两年,一个月到手就有3万以上。聊的时候我和她说,你如果想直接来日本找工作,应该三年以内不可能达到你现在的收入。后面也没有联系了,不知道她没有没有来日本,现在又过的怎样,在这两年里经历过些什么。

如果18年初的时候,我有这个收入水平,或者更好的工作预期,可能也不会来日本,至少不可能这么快付诸行动。虽然现在看觉得太明智了,所以有时候也是福祸相依,眼前的困境也可能是转机,毕竟人生始终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游戏。

可以自由地呼吸有多重要,这个事真的是因人而异,世界上也有很多很重要的事,陪伴家人,追寻爱情之类的,因人而异。最后无非是各自选择,各自承受,无法被他人指摘。

所以我从来不劝别人“润”,真的找到我来问,我也会先说你可能遇到的困境,遭遇的失落,过的可能多惨。但如果最差的结果你都能接受,那这个选择必然是没有问题的。

能不能接受最差的结果,一直是我觉得做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不要天真,不要幻想,生活在哪里都不可能很容易的。

我一直很喜欢《死神》的开篇,刚刚叛逃的蓝染对雏森说的那句“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适用于人和人的感情,也适用于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 · Web · 0 · 8 · 17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