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Foto

Naught

zero@hub.hubzilla.de

Channel Apps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我的笔友离开日本回到法国了,我好像也跟着有点不舍,就好像我的旅程也结束了。
vor 2 Jahren
asherpen@letus.inspiredlife.fun
@Naught 看不到日本风景了呜呜呜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然后我想到她可能要给我回邮件了,那么之前答应她说读的书就不能拖了,要真的开始读了😂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hubzilla 好像看不了转发😂我才知道。而且好像就只有“锁账号”的状态,所有来自联邦宇宙的 connection 我全要手动批准,而且似乎批准了就是回关,这里的 connection 更像是好友,只有双边关系的样子……不知道能不能调。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Pen² 说起来我还没有使用过 pleroma。能问问你为啥不用 pleroma 吗?听说也很强大。
vor 2 Jahren
asherpen@letus.inspiredlife.fun
@Naught 主要是对于时间轴的显示,friendica、Hubzilla 那一条线的软件默认是用类似 Facebook、G+ 的方式,就是那种会话视图。而其他 fedi 软件大多类似推特,回复是单独展示的。长毛象是要点进去才能看到整个会话,pleroma 和 misskey 可以在时间轴显示回复对应的原嘟文,但跟 friendica 这一类软件的逻辑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我更喜欢会话式的视图,而且在这一类软件中,因为 friendica 的时间轴默认分页,所以能记住阅读位置(只要不是在第一页),这个特性我也实在抛弃不了。
如果没有 friendica 或者它不开发了,那么我应该会选择 misskey 。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Pen² 原来如此!谢谢你分享!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KnowYourself 这个公众号是营销号吧?它这个文章是不是都是瞎写的?某个群里有个人分享了一篇 用dating app找对象,如何避开风险成功上岸?的文章,我点进去读了读。

里面有一个小节说“共同点多不等于合适”,这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也看过一点心理学,我一直都知道共同点越多越容易互相吸引,它这样说不符合我的直觉。文章里面是这样写的:

我们也倾向于认为,两个人的共同点越多,在一起的可能就越大……但其实,事实可能并不完全是这样。心理学家 Finkel (2017)通过实验发现,相似性对两个人相处是否合适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对「相似性」的过度痴迷可能会阻碍我们找到「真爱」。


我非常好奇这里面“合适”的含义是怎么定义的,便拉到最后找到了这篇文献:Joel, S., Eastwick, P. W., & Finkel, E. J. (2017). Is romantic desire predictable? Machine learning applied to initial romantic attra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10), 1478-1489.

然后就谷歌搜索一下,读一下这篇文献的摘要:

Matchmaking companie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close relationships suggest that initial attraction is, to some extent, a product of two people's self-reported traits and preferences. We used machine learning to test how well such measures predict people's overall tendencies to romantically desire other people (actor variance) and to be desired by other people (partner variance), as well as people's desire for specific partners above and beyond actor and partner variance (relationship variance). In two speed-dating studies, romantically unattached individuals completed more than 100 self-report measures about traits and preferences that past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as being relevant to mate selection. Each participant met each opposite-sex participant attending a speed-dating event for a 4-min speed date. Random forests models predicted 4% to 18% of actor variance and 7% to 27% of partner variance; crucially, however, they were unable to predict relationship variance using any combination of traits and preferences reported before the dat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atibility elements of human mating are challenging to predict before two people meet.


人家摘要说得挺清楚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特征是什么样的以及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有个想法,有理论认为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决定两个人在最一开始能不能互相吸引。这篇文章就找来一堆人,做了一大堆题目(回答自己的特征和偏好),这些题目在过去被认为和伴侣选择是有关的,然后用机器学习预测每个人会被谁吸引、对谁有吸引力。然后这些人真的开始进行快速约会,检验一下机器学习是不是预测对了。最后的结论是:在真正见面之前,是很难预测俩人是不是合适的。这里面 compatibility elements of human mating 的含义应该是指 actor variance(渴望另一个人,被别人吸引)和 partner variance(被另一个人渴望,吸引别人)。

而在公众号的这篇文章里,这篇文献就被概括为了:“相似性对两个人相处是否合适并没有显著影响”,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概括。如果实验是找来一群人,只记录每个人的特征,仅用这一个数据预测,那这么概括还说得通。因为只有特征的话似乎只能看相似性了。但这篇文献还包括了每个人的偏好呢!虽然不排除这里面会有相似性的影响,但是不是更有可能是看——比方说我喜欢蓝眼睛的人,你有蓝色的眼睛——机器学习就会预测我会喜欢你?直接写成“相似性”这绝对是有问题的吧!

所以这是什么辣鸡营销号,装模作样拼凑点文献就写一篇辣鸡推文,最后还附上参考文献……然后就 10+ 万的阅读量……Finkel 的文章能告诉我们的应该是:在社交软件上靠算法匹配认识的人不一定就一定能互相喜欢,以及你觉得你会看重的一些特征特点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
vor 2 Jahren
@zero know yourself 这个公众号正如他的缩写一样,在我看来就是纯纯的ky
vor 2 Jahren
dudutori@mastodon.social
@zero 但4分钟的speed dating感觉没给到足够时间互相了解来发现互相的personal traits?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渡渡鳥 对。不过这研究只是想研究 initial attraction,personal traits 是自我报告的,确实很有可能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客观的情况~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Instagram改版了,stories的横条条从上面移到了下面。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又改回来了,回到了上面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我笔友过生日,她买了一个胶片相机,她玩起了胶片摄影!太酷了!连着和她讨论了一堆胶片摄影相关的问题,于是我在完全小白,连中文的术语都看不懂的情况下被迫学到了很多英文的术语🤣总觉得英语这玩意,只会日常对话的话还远远远远远不够,生活不是只有日常,生活包括了非常多专业的东西,每个领域你都得熟悉他们的词汇和表达才行。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哎,那法语就也是这样了!学语言也太难了!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好神奇!我笔友在日本看烟花,我一个朋友在瑞士也在看烟花。他俩的stories就左右相邻,有种其妙的梦幻联动之感。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trou du cul = asshole
用来骂人
trou = hole
cul = ass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哇!我笔友去猫岛了!就是那个著名的 ainoshima island!实话说那个岛我也一直都很想去的!看到她拍的好多猫猫图,我幸福死了!

(我发现我这个号已经完全变成了讲和我笔友相关的事情的号了……那就这样了!以后可以在这个号上多讲讲她)
vor 2 Jahren
zero@hub.hubzilla.de
2022-06-09_15-44.png

哈哈!我太同意了!截取自《写作这回事》(Stephen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