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

想试着稍稍提高点情趣。

器乐成本高,唱歌五音不好。
想了一下,好像只有 B-Box 是种便携的音乐互动方式,但掌握门槛稍高。
再想了一下,发现还真有个平替方案 —— 吹口哨,应该会是个良心选择。

(请把你的小聪明用在学习上啊~喂~)

.

.

不行,久不运动,底气不足。
没吹个两首就觉得快断气了。

.

.

磨合了两天。
不运动可能是一方面,我发现每天不同时段体内的「气」也不一样。

气态好时,吹出的音,高到我都吓了一跳!
(看来过去我从未认真对待都是收着并未展现过真实的实力啊,骄傲了)
我唱歌遇到高音要不直接跳过要不自降个“八度”,从未唱出过这么高的音。
(可能是小时候被我妈嘲笑后再也不想尝试)

有种声音马上就要冲破天灵盖,整个人都被提溜起来,身体周围的一圈灵气开始显现,下一秒就要登仙的感觉(误)。

一口气吹五首都不费劲儿。

有点爽。
(要我天天都有这气力吹个一两首,说不定能进入轻躁状态)

.

.

〈小情歌〉前奏我记得还挺好听,可怎么都吹不出那感觉。为此把它简谱给找了出来,又听了下原歌。哦,前半截数字重复紧凑,后半截加了一大堆有的没的。

要是我能把后半截的感觉给吹出来,那我就可以开始收费表演了。

突然意识到,我吹歌好像不是按曲子在吹,而是按歌词!

.

.

为了验证没歌词我是否就吹不好一首曲子。脑壳想啊想,有啥听过的不带歌词且熟悉的调子。对了,〈不能说的秘密〉OST。

这张原声也算听过很多遍,一时间,竟一首都记不起来。使劲想了一下,还是记不起来。但,它的同名主题曲就能毫不费力地呈现在脑海中,开口就能唱出来。

好吧,(对我这个凡人来说)歌词不但是共情捷径,(很可能)还是记歌捷径。

那些研究记忆的科学家们,真可以搞个对照组实验一下,纯旋律组 VS 带歌词组,看最后谁能更多地把某段曲给哼出来。
(或许早就有人做过了这个实验,只是我狭隘)
(或许大部分人都能记得,只是我记不住而已)

在想,可能是语言文字涵盖了更多显性的信息引起了相关情绪让人得以记住。那么要换成无意义的随机文字呢,或者换成不能理解的陌生语言呢?

所以,(瞎猜)会不会是两个等量物品出现时更接近于个体熟悉的那个量,会带动记住较不熟悉的那个量。假如,(瞎猜)如果只是一个量,过完大脑肯定会损耗掉其中的一部分。要是换成两个量,大脑会不会选择性舍弃掉较弱的那部分留下较强的关联。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进行这种干预,加强需要记住的那部分记忆。

有点好玩,可以探索一下。

 
言归正传,所以没歌词我能吹曲子吗?

把这张碟找出来了,音乐一响,是曾相识,非常熟悉。但刚才就是没有丁点儿引子把它给记起。

听了一遍,无从下口,觉得跟有歌词的歌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当在按歌词吹时,歌词就好似曲谱,就这么自然而然“唱”出来了。应该是自己能力不够,还不能听音就悟出纯曲的谱,并立马记在心里。

又听了〈花与爱丽丝〉和〈秒速 5 厘米〉,有些能跟着吹上一段。

发现,吹人声和调子的感觉不同。有歌词时,它是主导,它是音符,通过它表达情感,曲的部分会相对弱化忽略掉。但是,纯曲时,便只能专注于它本身,难度突然就大了,因为稍有一点不同就能立马感觉到。并且,最主要的是!跟原曲一对比,发现自己吹的都是什么狗屎,真难听啊。

忽然理解人们为什么需要各种乐器了,人们为什么要探索各种音乐了——因为自身不具备,但却又善假于物也,通过这种碰撞发现更多的可能,真好。

 
歌词是一种表达,曲子是另一种。
等我缓缓,看能不能表达下曲子。

.

.

有些歌记得模糊,放出原歌,发现不大能跟着一起合奏。不容易像唱歌那样随着它本来的音乐起舞。
必须是我把这首歌(词)记心里了,才能随意地表现出来。

(应该是我的问题,有时间再琢磨一下)
(吹曲子的难度上涨,计划搁置,找到合适的再说)

.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