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在国内平台骂人不能发meme,不能用辱华语料。攻击性降低一大半

河南村镇银行维权的微博又有了热度,
有一条视频内容为“维权人群在看到“有共事者以上吊威胁”时起哄”。
这确实让我感到惊讶,但不感到意外。

说实话,
我还是很想 和认为 “唐山的暴力事件和性别议题是强联系”的朋友聊聊。
我目前的观点是把这一事件归因到霸凌。
俺不提倡任何形式的攻击和独断逻辑。
(比如我想听听他们怎么理解BLM运动)
有愿意来聊聊的吗

唐山那事俺看了之后有一个疑问:
受害者的女性身份是否被过度看重 。
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力量不对等”来定义双方,甚至认为可以用“霸凌”的逻辑来探讨这一事件。
当然,我并非对女性争取权力有意见,只是认为网络上的讨论基本都是在围绕性别展开略有片面

反省了一下,我以前有一种自以为聪明,其实是懦弱的思路,那就是觉得经济才是本质,一切都是成本问题。延伸一点说,就是以为恶的本质是蠢,甚至疯狂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现在意识到,这个思路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对的,但是由于它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所以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而它最大的弊端,就是绕过了“直接抗争”这个最关键的要素。事实上,即使仅从成本角度说,直接的抗争,也是他们最能够理解的成本,是他们唯一能够听懂的语言。哈利波特被分到格来芬多,真是妙笔。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大家问的是:你有什么权利把我关在家里?

在一个不那么正常的社会里,大家问的是:你有什么理由把我关在家里?

在一个疯逼的社会里,大家问的是:把我关在家里也就罢了,你好歹给个明确的规则啊!

不过,有一点是合理的,就是当你已经退到这一步的时候,人家不给你这个规则,也是不奇怪的。

“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这句话,讲了几十年,现在你应该发现其中的蹊跷了——当“生存权”和“发展权”摆在一起的时候,前者显然是更重要的对吧?所以按照这句话的逻辑,又可以推出“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可是你再想一步就会发现,“生存权”又可以像切香肠一样细细地切分,可以一点点往后推:一天吃三顿干嘛?一天吃一顿就够了呀!团购的食物是三无产品?三无产品吃不死人就行呀!土豆发芽了?那你想想很多人连土豆都没有呢!……像这样一点点推下去,“生存权”就会变成一个无限趋近于虚无的概念。现在你应该意识到,这种说法最鸡贼的地方,就是把“人权”这个不敢正否定的概念,进行“切香肠”式的处理,先从里面切出“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两段,然后再根据需要想切多细切多细,从而达到事实上否定它的结果。


大号经常转一些乐子和触摸还没被炸,但是小号在20年因为反串批评被封校的学生被炸号了。。。

当伴侣抱怨遇到了不开心、生气、委屈、痛苦的事情时:
① 首先一定要倾听!
不要把对方有负面情绪当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那样会让对方觉得你把ta当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想被伴侣当成负担和问题。
情绪很可能来自一个根本不重要的事情,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对方会因此有情绪(因为你很可能无法理解,而且非得弄清楚起因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你只需要看到对方的情绪,并且理解这件事对ta很重要。
可选的回应:
- 啊,那你是不是很生气?(刚听到事情)
- 然后呢?(鼓励对方表达)
- 这也难怪你很生气啊!/可是你确实很生气了呀!(哪怕不理解对方为什么生气,你也能理解ta很生气,类似“既然是你,为这个生气也很合理”——没有阴阳怪气)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