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国前经济部长杀妻案判决结果出炉。13日,根据陪审团的裁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法院判处被告人Қуандық Бишімбаев谋杀罪名成立,将在监狱中监禁24年。
去年11月,Бишімбаев在阿斯塔纳的一家餐厅内连续殴打自己的妻子Салтанат Нүкенова致其死亡。
该案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并直接推动哈萨克斯坦加速通过了关于强化保护女性和儿童权利,以及明确家庭暴力行为属于“刑事犯罪”的两项《反家暴法案》的通过。
此外,这起案件也是哈萨克斯坦历史上首次全程、全网公开直播的庭审案件,最高峰时有60万人在线观看庭审现场直播。

小红书看到标题:原来小语种还能干这个
正文:三亚提审犯人,有没有会维吾尔语的,急招
tmd,恶心吐了

最近刷到的为老中父母辩护的议程:展示一些子女记忆出错/遗漏的故事,主要逻辑是这些子女只记得父母严格地打自己,而不记得起因是自己闯了非常离谱的大祸。

这种手段只把原生家庭的问题限定在极为狭小的“肢体暴力”上,并且通过这种叙事将“家庭暴力”淡化为“过度惩戒”,由此大事化小(缩减范围),小事化了(转移性质)。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小孩现在抑郁,错的其实是小孩而不是父母,只是你们记错、记漏了而已

多么明晃晃的煤气灯啊,好久没见过这么经典的完美符合原始定义无需再作阐述和解释的煤气灯了。

以上是吐槽,以下给看到这些感到动摇和自我怀疑的小孩:单次的事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但如果仅仅像他们说的那样只是童年少数过度行为导致的过度惩戒,而其他时候都正常相待,是不会造成成年后持续的抑郁、焦虑、安全感缺失、应激反应频发的。这是被长期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导致的结果。跟随你的感受走,如果你对他们感到陌生、疏离、无法正常沟通、自己一无是处,绝不是因为你小时候把祖坟刨了所以被他们吊在树上打了一顿导致的=。=

@ryokokoro 你的感觉是对的,左传、史记、汉书都是最典雅的古文,因为用字最简洁、最准确。很多左传里的字法、虚词和语法,后世不太用了,除了一二聪明的善于师古的作者如韩愈柳宗元这样的,有的人说他们是摹古,但我不喜欢摹古这样的说法,重新把某个字、某个语法捡起来用,是一种语言上的兴废继绝,拯救延续其生命。宋六家都还好,王安石最准确,文风最能凝炼简劲。唐宋的传奇小说中会有口语俗语,未必都是经典中的书面语用法,元明以后,作者水平不行,语法、字义经常错,不要管他名气多大,归有光,钱谦益,竟陵派,公安派,全他妈会犯语法错误(欧阳修都偶尔犯,何况这些九流货色),所以我经常看不懂明朝人写的文章。直到姚鼐以后,情况才改善。

一点键政: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很反应某种认知的评论后想到了一些东西。 

国内所有的这些公共热点事件,舆情都会往政府那方面引导,……(省略)……,还好国内是精英执政,要是民选的话,不敢想象,无脑民众太多了

能说出这些,其实反映了,国内很多人并不能理解政府到底是什么。他们脑中的优先级是,政府是天然具有权威性的天然管理者,不需要任何理由就理所应当的管理人民。虽然其实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政府名义上说是人民选举,实际上渲染的是,政府的权利是神(被神化的马克思主义)授予的,这些是圣经(即各种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的。

进一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或者说,为什么说一套做一套会在中国有天然的合理性?我觉得和人们自小的教育有关。

很多人应该对“揣摩出题人意思”这句话并不陌生。从作文到客观题,很多时候题目可能自相矛盾、违反客观规律,但你不能去想这些。你所应该做的是思考“你这个层次应该运用哪些公式,往出题人应该想的是哪个方面”去解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明明是议论文但是如果不支持出题人支持的论点就会被扣分,比如直接违反麦克斯韦定律的物理题,比如在生物试卷上正确但化学试卷上算错误的化学题。

相似的,中国自幼的教育就是,明面上的规则下方总有一套暗地的规则。比如“客套”:你需要向别人抛出一些“客套话”,并且对方必须是“礼貌的拒绝”,双方“推让推让”以后,互相都不当真。我小时候对此是非常疑惑且难以理解的,既然根本不出你本愿,为什么一定要“客套”?可悲的是后来我也逐渐熟练于“客套”之术。还有另一些:发下的小学生守则包含了许多奇怪的规定,虽然规定如此,但极少有人真的完成。甚至连法律在中国都是名义上的东西。有的东西不违法,但是被说违法,那就违法了。有的东西明明违法,但是所有人都这样做,只要不被抓就是没违法。从人们极小的时候起,两套规则——明面上的规则和潜规则 这样的理念就逐渐内化于心。

这样固然是加强了专制,但反噬也是必然的。说一套做一套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共有知识,人们就会揣测政府也会如此——即使某次真的言行一致,人们也会天然的怀疑政府。甚至,不管立下什么法律或者规则,人们只会“揣摩立法人的心意”,从明面的法律中解读一套暗地的规则执行。

看到有人说,超长期国债可能会像当年的国库券一样搞摊派。这个事他们确实做得出来:反正钱是不可能让你安安稳稳放兜里的,不肯扛鼎,也有别的办法让你掏出来。然后你看一下历史就更可乐了——1981年首次发行十年期国库券利息是4%,听起来还行是吧?可是八十年代末月度CPI(注意是月不是月)曾经到过28.4%,也就是你七年多的利息一个月就贬掉了。假设你买了一万国库券,十年后本息合计变成了一万零四千,这一万四相当于当初的多少钱呢?相对于美元(1980年是1.5,1991年是5.32,也就是贬值到28.2%)是3948,相对于猪肉(贬值到原来的29%)是4060。看出可乐的地方来了吧?——国家借了你十年的钱,看起来是连本还利都还给了你,可是实际上只还了你利息(四千)这部分,至于你的本金,国家全都白拿走了!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游戏!

忽然觉得,香飘飘真是一个极好的隐喻:爱国情绪价值,正如这杯植脂末奶茶,没营养,而且对身体还有害,但它甜,而且便宜。成本极低,定价也不高。

这就意味着,那些没钱没知识,而又实在想要嘴里有点甜味or心理上有点优越感的人(在你国,这是一个极大的绝对数字),一人买一杯,即使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下一回,也足够它赚到天文数字。

而这也就意味着,卖任何正经国货的人,不管是卖手机的还是卖电动车的,都没法采取香飘飘式营销手段。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情况下,买手机和电动车的人,都比只买植脂末奶茶的人,有更高的支付能力,也有更正常的思维习惯,不太可能为爱国情绪价值掏钱。
PS:植脂末奶茶一时半会儿吃不死人,但某些“国货之光”电动车,是真能分分钟要人命的,这个帐,国人不傻,算得过来。

而这也是下一个香飘飘不太可能成功的原因:它的准入门槛和制作成本都极其低廉,这意味着,海量的香飘飘,即将投入贩卖爱国情绪价值的赛道。而愿意为植脂末奶茶和爱国情绪价值掏钱的人,他们的注意力和支付能力,都是很有限的。

感觉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属于自己真的是很阴险的一种宣传口径,属于工作的8小时是实实在在的8小时,属于自己的那8小时要被生活杂务占去多少时间他们不清楚吗!我现在wfh还好一些,如果要通勤的话那更是从早上起来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在为工作做准备了,之后算上往返通勤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谁发明的这个口号真是心思歹毒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