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行|疫情封锁时刻更需重温那些重要的常识

包刚升 2022-06-03
web.archive.org/web/2022060305

「澎湃新闻的编辑多次约请我就疫情封控写些文字,以作为这个特殊时期的纪念。我知道编辑的意图是极好的。经历了这样的特殊时期,不仅我们对疫情及其管控需要作些总结与反思,而且一个城市的人们还需要多看到些积极的文字,以便鼓励大家能走出过去、面向未来。
「但我多次婉拒,并不是我不想站在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视角对这次疫情及其管控进行某种公开的思考与检讨,而是担心这样的文字由于过分犀利,恐难见诸报端。然而,编辑依然锲而不舍,每天都用微信联系我,来鼓励和催促我写些文字。我实在斗不过编辑的这种韧劲,只好屈服,同意撰稿。但问题是,到底该写什么呢?

……

「总之,我这篇文字讨论的是一些无甚高明的常识,但问题恰恰在于,重要的常识常常容易被遗忘。这些常识仍然构成了我们理解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我深知,过去两三个月的疫情及其管控已使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而我最大的期待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及其反思将迎来许多已被遗忘的重要常识的回归。那些重要的常识,或许依然是我们应付未来诸种不确定性的凭藉。

多强的封控政策,才能防住奥密克戎?

2022-04-03 chenqin 城市数据团
mp.weixin.qq.com/s/kpLmOQv6GQo

2022虎年春节过后,中国开始应对奥密克戎变异的挑战。从1月的安阳、天津津南疫情,到2月的深圳、东莞、防城港、呼和浩特疫情,再到3月的上海、吉林、山东以及全国各地渐渐展开的疫情,我们不难发现,奥密克戎变异导致的疫情,与之前的疫情有着很大不同。以前行之有效的防控方式,似乎失效了。
 
在2021年和之前的每一次疫情中,我们的应对手段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三条——发现与监测;流调与溯源;管控与重点人群核酸。当发现和监测落后于病例传播,流调与溯源手段也无法穷尽病例时,立刻停止整个城市或者城市部分高风险区域的运作,开展全员核酸,就成了最后一道,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一道防线。

——+——+——+——+——

中國地方財政危機:當超級國家能力一再凍結「危機」,誰將承擔後果?
alive.bar/@betterquote/1085271

知乎提问:
专家称一两个月内会出现大规模疫情冲击,元旦春节将使疫情形势达到高峰,该如何应对做好防护?

chenqin的回答:
2022-12-10 zhihu.com/question/571320396/a

可以看到,本轮疫情开始的时间比我们想象得更早。在“二十条”发布的第一天,也就是11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邢台市就开始迈入群体感染之路,至今已经持续近一个月,暂时也没能看到减缓的趋势。

第二批进入群体感染的是甘肃兰州
、河南洛阳与河北保定,时间在11月17日到11月18日。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邯郸、廊坊、唐山、沧州、衡水、张家口……除了承德市暂时保持稳定以外,河北省全境都已经开始群体感染。
河南的群体感染也在快速进行。洛阳之后,紧接着是新乡、商丘、南阳、郑州、周口、平顶山、开封。
甘肃在兰州之后,临夏、甘南两个自治州也在11月下旬开始群体感染。
北京是全国首个进入群体感染的大城市,时间点是11月27日。接下来,重庆、武汉、昆明、成都……
截止到12月9日,全国已经有2.4亿人已经迈向群体感染。

截止到现在,全国至少已经有3.6亿人口,开始走上群体感染的道路。
从其他国家的经历看,预计全国范围内所有城市都会在12月进入群体感染,且第一波感染速度会非常快,新增病例4到6个星期就会触顶,随后就开始下降,再花同样多的时间结束第一波感染。
因此,有些城市可以较早结束第一波群体感染,比如邢台、石家庄等地,基本已经到了感染顶峰,接下来每天的实际新增病例会开始下降,一月初时便可进入疫情后的常态化生活。
北京等地十一月底开始感染的地区,现在还未到疫情峰值,他们会在十二月底到一月初触顶,一月之后就是疫情新增病例逐渐下降的时期。
如果某个城市在十二月底还没有开始群体感染,那么它大概率会在明年春节时碰上感染顶峰。
但同时也要注意,新增感染顶峰和新增死亡顶峰并不是同步的,从几个东亚地区看,后者会延迟10天到两个星期,而中国的首轮感染的超额死亡必定不会很低。

……

因此,上述地区的超额死亡情况,基本可以当做中国面临第一波超额死亡时的下限。如果按照这些地区的超额死亡下限计算,即首轮疫情1个月超额死亡按照台湾地区的数字仅有40%,后续超额死亡按照目前的日本数字仅有15%,那么根据中国每年死亡1000万人口的基数,未来一年的超额死亡,也会接近甚至达到170万人。
而这只是最好情况下的最低估计。
奥密克戎毒株确实变弱了,但从那些共存条件比中国更好的地区的实际死亡数据看,依旧会带来大量超额死亡。对此,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

——+——+——+——+——

如何科学严谨地回答 “放开会死100万”这种问题?
alive.bar/@betterquote/1094143

Follow

10亿人的27天

chenqin 城市数据团 2022-12-10
web.archive.org/web/2022121003

……

最好的放开时间

170万人,一个巨大的数字。可能不少人会有疑问:现在选择放开,真的合适吗? 
答案很简单,我们不仅现在就应该放开,而且本应该在一个更早的时间点放开。
那个时间点,正是今年3月。

从免疫水平看,今年3月,当吉林、上海相继出现疫情时,我们的三针疫苗大规模接种刚刚结束不久,大部分人都正有着最佳的保护力。而不是在许多人已经一年没有补种,中和抗体滴度大幅下降的现在。
从医疗资源供需看,今年3月,我们面临着一个逐渐转暖的时间点,而非正要进入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天。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12月、1月、2月的死亡人数,要比4月、5月和6月的死亡人数高出4.5%。在冬季应对群体感染,医疗资源比春季更紧张。
从病毒毒力看,奥密克戎本身的毒力虽然显著低于之前的德尔塔,但其各种变异株,从今年3月的BA2,7月的BA5,到现在的XBB、BF.7,BQ.1,并也没有出现任何毒力减弱、致病能力降低的切实证据。我们看到的许多地区在一波又一波奥密克戎的感染下死亡数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疫苗充分接种,且在群体感染后免疫水平上升。对于免疫水平较低人口的首轮感染来说,奥密克戎的各种变异株的致病性和住院率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从3月等到11月,我们也没有等来一个更“友善”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因此,若是在今年3月时进入群体感染,我们的各种条件都要好于,至少不差于目前情况。疫情造成的第一次冲击,也将比现在更平缓。
更不用说,许多刚刚出台的政策,如抗原筛查,轻症居家,都与3月时如出一辙。
但在今年3月,我们选择了继续封城。

———— ⁂ ————
多强的封控政策,才能防住奥密克戎?
alive.bar/@betterquote/1094896
———— ⁂ ————

在今年4月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多强的封控政策,才能防住奥密克戎?》。在那篇文章中,我们发现奥密克戎的防控难度远高于2021年和之前的几个毒株,见下图:
上图的含义是,面对奥密克戎疫情,我们必须将疫情后的人流量额外减少52%,才能够达到与原始毒株或者德尔塔相同的防控效果。
现在,我们补充了从4月到11月的各地疫情数据,在上图基础上加上一组点和一条线,得到下图。
上图的红色线是从6月到11月各次疫情的防控效果曲线,绿线和蓝线则分别对应今年上半年的奥密克戎BA.2疫情和更早的原始株或德尔塔疫情。
可以看到,绿线(奥密克戎BA.2)比蓝线(原始毒株和德尔塔)上移了一个单位,红色线(奥密克戎BA.5和后续毒株)继续向上方移动,且斜率变得更低了。这意味着通过封控来降低疫情传播速度的效果变得更差,因此必须要更严格的封控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如果将疫情后的人流量降低的程度看做是封控的成本,那么在原始毒株时期,上半年的BA.2时期和6-11月的BA.5时期,要把病毒扩散控制在一个相似的稳定水平,其成本分别是27%, 100%,350%。
控制BA.5和后续变异的毒株导致的疫情,成本是原始毒株的13倍,是BA.2时期毒株的3.5倍。

一些人将“无法防控”的责任归咎于境外输入管理不严,例如认为从14+3改为7+3是造成防控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显然是忽视了毒株变异带来的巨大差异。除了极少数城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防控BA.5及其后续毒株的能力。即使境外输入漏入境内的病例从目前水平再减少99%,也只能将现在的群体感染时间推迟半个月,与目前的情况并无二致。
防控BA.5和后续毒株的尝试,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带来了大范围的城市封控。如果将人流量低于正常值50%,且当地电影院完全关闭看成一个地区处在封控的标志,那么今年以来全国被封控的人口占总人口比值如下图所示——在4月初,一度有25%的人口处在封控内。而在11月底,这个数字打破了记录,超过了28%。

如果将每一个被封控过的地区按照封控的天数加总,去掉其中被封时间不足5天的人口,将剩下被封超过6天或以上的人口全部汇总。
那么从今年的3月初到11月底的这段时间,中国共有10亿人曾经历过封控,他们平均被封控了27天。
同样口径的被封控人口数字在2021年同期仅有2700万人,是2022年的四十分之一。在2021年,我们确实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成本低,效果好,既能够保护经济,又能够保护生命。
但对过去成功政策的路径依赖,又让我们在2022年错过了最佳的开放时间,使中国只能在更糟糕的时间点,调转政策方向。

那么,如果现在的放开时间点比之前更差,我们能否再等一等,等到一个更好的时机,再来放开呢? 
并不是不行,但会是又一场豪赌。

赌已经稳定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消失,或者被某种毒力大幅度下降的新毒株取代。
赌我们在未来有一个高效的办法增加老年人接种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虽然我们在过去几个月内无所作为,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依旧全球倒数。
赌我们突然发明了更好的新冠特效药,使得放开后可能会出现的170万超额死亡大幅度降低。
是的,我们当然可以像今年3月一样,继续留在赌桌上,继续原有政策,祈祷一个更好的时机从天而降。
但是,要留在赌桌上,必须再次下注。这些赌注又是什么?
看起来不多,但也不少。

10亿人,他们的27天。

「我想补充一个心理层面的冲击。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疲于应对的混乱中一定会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初要放开的代价。”这个声音可能表现为一种反思,懊恼和自责,也可能是冷嘲,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指责攻击。它会加剧普通人在困难时期的煎熬感,让局面变得更加混乱。对于善良的人它甚至可能构成一种道德上的指控:“现在的代价难道真是我促成的?”」

alive.bar/@betterquote/1094143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