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圖文不一定相關,只是又見彩虹🌈

最近迷上攀岩,因為岩道設計就像一套鼓勵機制,像一道道謎題解開通關,像遊戲裏打怪升級…

更重要的是,這算是一種「慢柔」運動吧,相對那些劇烈運動而言,對吾等萬年閒置重新啟動之「機器」,不會突然過猛鍛鍊(猛度與閒置長度成正比…)導致肌體關節等損傷,我曾因此損害右膝,兩三年不見完全好。學攀岩兩個多月吧,右膝不適幾乎消失,僅某些用力態位顯得軟弱。我盲猜,各種攀爬動作牽動的總是一整組肌肉,而非單條或幾條肌肉,肌肉群整組鍛鍊,比單條鍛鍊,保護作用有效得多。我的脊椎老毛病,同時也改善了不少,我想,包裹脊椎的微細肌肉群變得有力,重新支撐脊椎,減少椎間盤壓迫摩擦,因此疼痛亦減少。

岩道按難度分八九個等級,我目前就,相當於學到三四年級吧。有點到了力的瓶頸,主要是肌肉尚未練出,需要力量躍出時,需要力量摳住時…一些地方使巧力或可混過去,一些地方實打實沒力量糊弄不了。如倒掛金鐘那種,實在掛不住,至多撐得兩三秒…

算運氣好,遇到一位好教練,據說兼去訓練救險隊的,三十年教齡。看著瘦瘦的親切隨和滿頭白髮小個子,在牆上輕鬆隨意飛簷走壁,十分符合兒時想像的輕功高人形象。有回換著T恤短褲做訓練,忽然不瘦了,整個人似乎脹起來,驚得我暗暗吐舌:要練人體素描不用去找什麽解剖圖罷,現成的每一條細微肌肉腱帶大小溝壑清晰可見…又覺得將教練看成「解剖模品」不太尊重 :0520:

好教練之所為好教練,怎麽說呢,譬如,同時觀看別人攀爬,我看到的或像蜘蛛迅猛或像貓步優雅,至多揣摩一下別人技術,教練看到的,卻是用力習慣思維慣勢弊端陋習之類…甚至我的右膝舊傷他都看出來了。他教的技巧原則,一開始因我體能做不到,未能完全理解,慢慢地實踐體驗,慢慢地就體會出其中的好。

一切都在細微前進,還能前進真好。

· · Web · 3 · 0 · 8


【發現好幾篇《攀岩記》忘了在這裏存檔,現在補上】

因為感染新冠及其後續咳嗽,足足兩個月我不得不停止攀岩,最後兩堂課也無法上。課程完全結束時大家聚飲,「好聚好散」,我圍著大圍巾堪堪打起精神,拎些自製小食過去,實為送教練一瓶紅酒表達謝意。實在感激他指教有方(見上邊嘟嘟記錄),許多經驗技巧一旦領悟,可謂裨益終生。

兩個月與長新冠纏鬥,弱不經風,當我終於小心翼翼重回岩舘,初始不敢停留太久,亦無法練得太多,爬完一二條短岩綫,早已氣喘汗淋灕。最心驚的是,能力水平下降沒有一級半,至少也有一個級。

原先都可以從藍色「四年級」畢業了,再重新開始,我只能勉強完成綠色「三年級」,長岩綫由6a+退到險險6a。

本來以為各顏色分級是國際通用,後來與豆友交流,卻發現法國與國內的不完全一樣。不過,雖然各等級顏色不同,但都分為八級。

重回岩舘,特意去拍了分級示意圖,與國內的比較(為避嫌廣告,皆隱去logo)。圖1、2短岩綫分級比較,圖3、4皆法國長岩綫分級。

通過豆友,瞭解到短岩綫在國內叫「抱石」,對應法文bloc,覺得簡直神譯,都是b音開頭,「抱住石頭」很形象(儘管更多是抓🤣),bloc原意就是一整塊石頭,可見大家都是視覺命名。

攀岩課程結束前會有個「友好競賽」,市內成人班學員都參加。我絕對不會去,教練有點失望吧,可是我不想損耗自己對攀岩的樂趣。

每個人對攀岩的感受不一樣,有的為了變強,有的為了比別人強,在比較中獲得更多心理滿足,等等,這都是別人的事,與我無多相關…但就我個人而言,除了為健康,在每一次找到攀緣的解決途徑,均給我帶來份量極大的多巴胺。

小向日葵對我說,妳這是天生探索研究者的特質啊。我想想也是,研究帶給我的無窮樂趣…

所以呢,和別人比,比別人強,並不是我的目標,也沒給我更多樂趣或心理滿足,恰相反,往往帶來許多麻煩暗箭,不少人因此背後絆你一腳,或造謠無事生非,je connais trop bien ce genre d'histoire。雖然江湖道理「儘量不惹事,惹了不怕事」,我能懂,但人生感情精力就那麽多,消耗在此類麻煩事上,終歸非我所想。

攀岩班上有個極高大的年輕男生A,比我高兩顆頭吧,因摔傷休養頗久,歸返後一次與我互拉保護繩,見我攀完同級6a+岩道(而他未能完成),問我學了多久,我如實回說自去年十月,他隨即訝道他已學了兩年。我覺得A眼神還是誠懇乾淨,趕緊對他解釋,我吃的是幼年上蹦下跳老本,他學得亦不差…儘管如此,此後我若選與他同岩道,他就酸酸開玩笑語氣說,妳又要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嘛!應付這種事情,我總是無比笨拙,左不是,右不是…回家問家屬,換他怎麽反應,他說,changer de trottoir!法文這個習語,很形象,直譯即「換條人行道」!

「友好競賽」,但凡競賽,並非所有人都心底友好罷。遇上修養不夠的,難說什麽時候喂你一壺。若說我對人性悲觀,也只能是。

真正確定友好的,恐怕是,自己跟自己比,後一個自己比前一個好!


近期在岩舘新見不少中國面孔,似乎攀岩在華人間變得更時興了?這是好事,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項運動是好事~
有天傍晚我甚至在岩舘同時遇上二對中國母女。其中一對的女孩甚至年紀很小,八九歲吧,爬長岩綫,其母親不斷用中文喊「加油」。
另一對在抱石區,時不時躺在厚地墊上休息聊天,小女孩十分外向活潑嘎嘎笑不停,親密的母女互動讓人心喜,我在一旁暗暗欣賞一邊默默練習。
我那時病後緩慢恢復期,只能攀綠級抱石,勉強攀一二藍級。那母女倆大抵初學吧,在攀黃級,一二綠級。我剛攀完一個綠級,小女孩突然發出中文讚歎「好厲害哇」,這下我不能裝著沒聽見,很不好意思地回頭說謝謝 :5000: 這下小女孩呱呱搭上話,我又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幾下,有個中文詞甚至掉綫一時想不起來……看起來我有點奇怪吧。趕緊換了個抱石區 :0160:


週五,獨自一人抱石時,磕到左側下頜骨,劇痛巨痛,手摸有微小凹痕,嚇一跳,連忙摸右邊,同樣有凹處,心微微放下,至少不是撞碎骨,忍忍看,若疼痛過去,應該沒事。

趕緊去拿包裏的羊菊花藥膏(Arnica),西洋最好的跌打藥,塗上清涼感覺好多了。待了會,重新回去審視磕碰到的藍色岩綫(圖1)。

雙手起始岩點A,可以快速轉移右手抓住極小岩點B,同時左腳暫時撐於灰色水平斜面岩板,右腳越過大岩塊C,嘗試踏在D點穩住平衡。

AB的距離拉幅,相對於我雙臂幅度,太大,因此,我不得不緊貼牆壁,而中軸位置恰好有黃色岩綫一個岩點,且非常突出,圖2可以看得出來,及其與我頭部高度大致比例。

灰色斜面岩板,依據傾斜度,一般只作臨時支撐,體力不支時,腳力渙散,會滑足。當我下滑,頭部自然磕在中軸的黃色突出岩點上。

「砰」一聲,下頜骨撞擊上頜,顱內微震,我聽到牙齒的聲音。震一震,似乎人清醒一下,但怕是觸動視覺神經,左眼彷彿時不時有細微卡頓,幸好待及回家後,卡頓消失。頗有黑客帝國經歷感。

既然劇痛改為隱痛,雖然腫了個小包,我仍是覺得不算什麽大事,摔跌家常便飯。不過,暗暗有點擔心,會不會也有別人像我一樣磕到啊,恰好差不多身高比例的就會吧……

週末,照常約小向日葵在另一個舘子攀岩,趁閒聊給她大致描述了一遍事故。

其關注點,卻令我有點吃驚,她說,應該立即告訴岩舘人員啊!萬一,留下個「骨微裂micro-fissure」,後續治療由岩舘申報保險負擔啊。

小向日葵,不愧是行政工作經年的職場人士……我微汗,決定週一回那岩館申訴。

週一上午,諮詢家庭醫師是否需要去其診所檢傷,他分析道,骨微裂會持續劇痛,我可以再待觀察。我心又放下一級:未消腫,摸骨仍痛,但疼痛感在逐步減弱。

我拿定主意,去岩舘要求改動那個黃色岩點,畢竟我這回算小運氣,對別人即存在或小或大的風險。

風險是風險,即使不一定真的發生,也是風險。

週一下午,我失望了。儘管最終改掉岩綫,我仍感失望。

剛好碰上一位岩綫設計員在一旁工作,似乎是新來的岩設負責人,我去年的教練依舊是技術總管,可惜他不在。這位岩設員比較年輕,高我兩顆頭,笑起來頗留好感。

我對他說,正好可以跟他提一下那個岩點的風險。略微說明情況後,他第一反應卻是上前演示了「正確」攀登動作,即,左手A,右手B,右腳跟扣住C右側邊緣,身體自然向後墜,「必然」碰不到那個黃色岩點……我頓時一片無語:他,手長腿長,長臂一撈,AB距離不過小幅度,更毋庸說,做得岩設員自是強手,肌肉勁達,長腿扣得住C點,輕鬆有餘。

我只得進一步解釋:像我這種個子比他小的,惟有嘗試別的做法。

然而然而,他繼續他的「個子小」正確攀登法,即兩腳分別落在橫豎二塊灰色斜面作為起點……這個攀法頗有漏洞,因為仍舊無法避免下一步貼近牆壁渡過中軸綫。

可當其時,我一瞬間無語到腦僵,僵住像林鴟一樣變成木枝停止思考。那也不是生氣,更像吃了一個大驚,噎住。

能做岩綫設計這份工作,應該都是講邏輯的聰明人,於我,換位思考(empathie)屬於邏輯一種,岩設員,應該最能換位考慮到弱者,比自己弱的人,可能會怎樣攀登,會產生怎樣後果。

岩綫的設計,以結果來看,不可能只適用「惟一」一種動作解決方案。不同人不同身高比例不同用力習慣不同思維模式,會給出不同攀登方案,正如去年教練採用的一個也已引入建築規劃學語言學的生態學術語——morphologie/型態學,不僅是外表形態因素,而是綜合的所有內外因素,多元的人,會有多元結果。

正是對他者(尤其弱者)換位思考的缺席,這種態度,讓我噎住。

見我不再說話,似乎覺察出什麽不對,年輕岩設員轉移話頭道,讓他先完成旁邊牆壁的岩綫設置,再說。

然而,等他完成,開始收拾工具,我開始嘀咕這恐怕要撇手不管了?也不管三七,我走近委婉提問,您是否想看我演示一下當時怎樣滑倒的?

這下他頓了動作,快速回答,我清楚明白的,等一下,我去找一下同事。

結果來了兩位,一位年長留頭髮長的岩設員,平時見過打過招呼,另一位該是給小朋友帶課的年輕訓練員。

後者一眼看到那兩個突出的黃色岩點,即刻說,啊,是應該拿掉的。

此時我剛反應過來,原來年輕岩設員想到去請教別人呢……我心情好了一點。

年長岩設員倒是問我什麽時候摔的。我簡述一遍,提及小向日葵給我的建議種種,最後加重語氣賣慘:「當時好痛的啊!」

隨之一片沉寂……我都不好意思忙低下頭。

所以不知什麽時候年輕岩設員拿起工具在拆黃色岩點,另外兩人已消失……

改動後的黃色岩綫如圖3,異常突出的兩個岩點移到左邊,外加的另一個岩點凸度僅有一半,斜置,且側形順滑。

我給小向日葵講完後續,她說,他們竟然一句沒問妳的傷情啊,最後也沒謝妳啊!我又一愣,是喔,最後還是我向那位年輕岩設員道了謝,他回沒什麽。

我又想起一句古言雞湯,大致講一直健壯的人不可交,因為無病無大痛過,無法真切體恤弱者病痛。運動界鼓勵強者競爭,瞥不出一眼看看弱者,或者說培養不出那個意識,許多其他「界」亦如是。反而,為小朋友青少年帶課的那位訓練員,接觸多元,有了經驗,正是教學相長之真正意義罷。

第一次野外攀岩,全心浸在綠油油愉悅之中,手下打著字好想立馬再回去再攀!
(原先打算再帶「小向日葵」回去攀一次,後來病倒退步,直至如今未超越原來水平,就不敢莽然再去…)照片中正是「小向日葵」幫我拉的保護繩。

教練選址非常好,岩崖不高,岩程短,適合我們這些初學者,難度多樣可選。如圖4那個難度頗大,而且我攀岩鞋子已磨損,鞋太滑沒攀上去,當然,我自己力度不夠是主要原因 :0140: (不許找藉口…


今晚跟A結伴攀岩很開心,因為岩舘搞了個「熱帶叢林」主題晚會,要喬裝打扮,我只好編了兩個花環過去,和A一人一個,怎料似乎變成夏威夷風🤗
最後花環一個留給A,一個送了連聲說喜歡的女生。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