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倒数第二条了,考虑到下周节目还要再挂一次,这就是最后一条了。做个小总结:

请大家不要认为 @迷幻早午餐 是个例。比起听音乐,相当数量的人更热爱的是拿音乐「展示自己的审美品味」,全世界范围内都如此。也不要认为「使用自己完全不知道概念的词去说一堆空洞的话」是音乐评论里的少数,贵伟大祖国的乐评人都能不听歌写一篇空洞乐评收获名利,普通听众拿这些词装个逼,只要不被戳穿就是低成本还能收获快感的小事儿。

我们可以把这类听众分为三档:

「迷幻早餐」型听众,很少听音乐,但喜欢装作懂音乐发表评论。
「迷幻早午餐」型听众,很少听音乐,但喜欢装作懂音乐发表评论,并拒绝接受别人指正。
「迷幻早午晚餐型」听众,很少听音乐,但喜欢装作懂音乐发表评论,并拒绝接受别人指正,且拒绝去多听音乐。

这看起来是个「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但我认为现阶段谈「端正」太早了。如果谈欧美音乐或日本音乐行业在某些方面态度不「端正」,无论音乐制作端、音乐发行端、音乐演出端、音乐收听端,都很可以继续探讨下去,也会有大量相关人士去形成高质量探讨,推动一些变化出现;贵伟大祖国现在是「不在意音乐」的问题,即,音乐非常不重要:

对听众来说,音乐里重要的部分,是权威人士讲了什么评论可以让我获得怎样的判断和感受,例如「我偶像果然真的牛逼」「我先看看别人怎么说再表态」「这个人果然是个傻逼(如果乐评人说的是自己的偶像,则这感受直接送给乐评人)」。

对乐评人来说,音乐里重要的部分,是自己如何装作一个权威人士,并能通过妥善评价粉丝量最多的那批偶像(夸一部分骂一部分),以达到「数据量好看」,能接更多客户。

对音乐人来说,音乐里重要的部分,是腾讯还是阿里给钱?以及我怎么让听众和乐评人觉得我的音乐牛逼。

这一圈看下来,音乐里重要的部分,与音乐无关。

时间久了,听众、乐评人、音乐人三者必然都会对音乐丧失判断力。但听众会对「如何让别人认为我很懂音乐」很有判断力,乐评人会对「如何做出更好看的数据」很有判断力,音乐人会对「如何让别人认为我的音乐很牛逼」很有判断力。由于音乐在这里毫无存在感,把它替换为任何事物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也相信把音乐换成别的行业,相当数量的行业会成立)。

这事儿怎么解决?我们可以回到最开始的三餐听众评级。我觉得前两种是有救的,因为他们还存在可能去多听音乐。

· · Web · 2 · 5 · 17

@lianghuan 都这样了还认为迷幻早午餐是有救的,永远不爱我们的梁欢总是如此突如其来地让人感受到他的柔情。

@lianghuan 少听音乐,不发评论,自认没有音乐品味。想找音乐听但也不是很通其法。我这样的,可能叫做「不吃早餐」……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