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讨厌的被应试教育毒害的两个点:

1. 过度在意表达形式而非内容。比如人家写一段字,最在乎的是有没有错别字。比如人家画了一幅画,最在乎的是透视对不对,外形准不准。

2. 过度在意极限词汇。看到「感觉大家生活都好辛苦哦」第一反应是那个「都」字用得太极限了,然后去反驳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辛苦。

这是一种被训练出来的讨厌。有那么几节课专门练习这种能力,考试也会出陷阱题考,生怕掌握不了这种讨厌。

Follow

注 1:

当然我不是在表达一种「大家不应该纠正别人」的意思。纠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纠正别人的「错误」而不是「误差」。(当然,如果是讨论就更好了,不预设任何一方是正确的,讨论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正确出来会更好。)

这里的「错误」是指知识或观念带来的,「误差」是指那种不小心的失误,通常不是故意的。误差的发生一般来说是概率问题,纠正的意义不大。

比如不知道「的」和「得」是有区别的,所以混用——这属于一种知识上的错误。不过,对方有可能是持着一种前卫的语言使用态度,觉得无论什么情况,只用「的」就可以了。那这就变成了观点的不同,不存在纠正的问题。但是另一个很常见的「再来一次」打成「在来一次」,多半是因为拼音输入太快导致的,这种执着于纠正就没什么意思。

注 2:

不过最让大家都愉快的肯定是基于内容的讨论。即当我说完「如果一碗饭吃不饱的话,那就在来一碗」。别人是用「但是饱腹感有大约十分钟的延迟,最好先别急着吃太多」回我,而不是「应该是『再来一碗』吧」的话,我就会比较舒服。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