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一个博主提出观点说:一个人在20岁左右(不论男女)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之后很难改掉,不知道大家觉得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我个人是很想改变的,已经20有余,但近期觉察到了自己的一些类似于底层逻辑上的错误,是人类的劣根性,是人格基本盘的一种歪曲——即我觉察到自己会重复霸凌模式,无论是霸凌别人,还是被霸凌。

这里我对于霸凌的理解并不只止于类似“校园霸凌”、“职场霸凌”这样有具体事件和场景的霸凌,我想说的更多是一种体现在我自己思维模式中的一种劣根性。我好像的确是从幼儿园起就知道了“我的爸爸妈妈和园长关系好,所以我可以在这里更加放肆”这样的事情,而从学前班开始我就有了隐约的欺负同学的行为,我好像拿捏住了对方软弱的个性然后找到了某些理由胁迫对方与我进行不等价的交易:例如我用很不值钱且没什么剩余价值的破石头去要求换取对方家里的“豪华”的文具还有其他东西。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欺凌和霸凌事件更是屡次出现在我的生命生活里,我要么是施害者、要么是受害者,以此循环往复,糟糕恶劣的性质的事件行为屡次反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board

Follow

@board
【接上】现今我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可我深知并且深恶痛绝的一个客观事实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命里,我都在反复做着一些不该由人来做的事。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是如何反应,是憎恶或是觉得情有可原地理解和悲哀(如果你愿意了解我的出生成长环境),总之我在得知这样的真相后真切地厌恶起了自己,也痛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抱怨这不是我想选择的人生蓝本,我却被按头安上了这样的命运。

我在这里不是为了发帖自省,因为在大家看不见的时刻我已经在心里深深切切地痛恨过自己千百回,那确实可以说成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我想我更想搞清楚的是,在我已经明确拥有了这样清醒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后,我是否还有改变的可能。我想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无论是认知还是行为模式、亦或者是形成我这一套体系的底层逻辑,我通通都想改。我深恶痛绝,我的精力让我觉得发人深省。请问是否有uu愿意推荐给我相关题材的资料和书籍、亦或者是视频短剧集类的东西可供我自觉和学习。

如果是能够推荐相关的咨询渠道我也非常乐意接收!

@board

【接上】万分感谢看完这条消息的你。

以及虽然我知道我曾犯下的错足矣让恨我或者旁观的人给我罪名,但此刻请容许我残喘口气,去反省去改进,如有冒犯,还望你见谅。

谢谢!

@zh2023 我觉得,如果这本来就是你本性里的一部分,试图要排斥它改变它才是你痛苦的根源。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从小就是个满脑子鬼点子整天恶作剧欺负其他小朋友的熊孩子(并且在我长大的过程中经常会在深夜不由自主痛苦地回忆自己干过的坏事)。我跟自己和解的开始其实就是,接纳自己本来就拥有这种特性,而不去贬低和排斥它。其实现在的我依然保有这一面,只是我学会了把自己的”鬼点子“用在音色设计,音乐制作上了,用在了创造性的工作上,让它有了合适的发泄渠道,就不太容易给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了。我想或许你也需要去寻找,可以让自己坦然展现本性的发泄渠道,你之所以会这些挫折很可能只是你的天赋用错了地方而已。

@solarsong oh,你竟然把它翻译作了一种天赋,这个转变太快我一时还不知道该如何接受———

或许你是对的(反正一定有一定的道理和可参考性),我也很希望有将自己的特性用在合适的地方的那一天出现(也先恭喜你一下咯)。

既然痛苦和斥责无可避免,那就让它来叭~

以及你说得对,这真的是我的本性,是我的特性。我可能目前还是很想改变自己,同时我也会考虑你所说的建议(但离真的这样实际地运用到,或许还差很远!)

道阻且长呐。

@solarsong 我说白了就是有些占强,放大了刨深一点看会变成欺软怕硬、爱拿捏人,慕强,软弱啥样的我现在都可以说一通。

好处呢,那也有,就是很上进,总是不自觉地在比(感觉这些也离不开此地文化熏陶…),反正人是有一直在变得更好吧,能力上,性格缺陷自己也一直努力修复且卓有成效,而且不愿意一直呆在原来的世界,很想跳出圈子看看。好虚荣啊这样说起来自己也确实一直有蛮强的虚荣心和好胜心。

反正就是这些,不知道我把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攀比心当作前进的动力算不算一种把本性用对位置了。

还没搞清楚哪些是该接纳的哪些是还可以调整的,哪些真的是我的“本性”而哪些又只是因为我接受了东亚不良文化熏陶或者从小缺乏正向引导造成的。

我要努力思考,啊,有点想xಥ_ಥ

不说这了,说起来觉得我好中国人好累,连这都要投入十二万分力气。

(深夜不自觉比比赖,谢分享,请见谅!

@zh2023

我之前说的你的天赋,是指你从小就对权力关系非常敏感,这是一种天赋(只是被你用错了地方)。然后我觉得你真的不用这么苛责自己,中国文化里我最反感的地方就是,中国人害怕犯错。很多人做父母了做错事也死不认错,而且父母也不允许孩子犯错,从小就给他们铺好路不准孩子去尝试别的可能。在中国文化里经常把“错误”和“失败”划等号,导致很多人从小就过分批判自己,过分关注自己“失败”的地方,有时候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审视别人。但实际上呢,怎么把自己的本性用到“对的地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不断的犯错和尝试中发现的。所以我的建议会是,大胆地去试错吧,也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错误和挫折只是一个告诉你“这么做行不通”的信号而已。学会从这些经历里总结经验,你会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的。另外嘛,学着去察觉自己脑海里冒出来的那些负面性评判(这些评判通常来自父母/家庭/学校/社会上的评判然后被你内化为自己的声音了),这些声音经常会在你犯错的时候冒出来,让你感觉自己很糟糕。要学会去察觉这些时刻,然后叫这些声音走开。在犯错中学习如何修正,是最棒的学习方式。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去尝试,才会让你一直卡在某种模式里循环往复的。

@solarsong 啊啊啊啊啊啊谢谢你谢谢谢谢谢谢!我的确对权力关系巨敏感,一点点的倾斜都能被我感受出来(虽然我不一定能做点什么),啊!怎么能这么清晰地被你恰到好处地总结出来🥹虽然我最近已经发现了这个事情,但还没有觉得可以用在这里做分析…我非常乐意去观察和思考这个事,因为我觉得构建平等关系就是这么来的,要时刻警觉自己的状态,才能与一个跟自己状态不同频的人构建出公平的、互相尊重的关系,这一点尤其在小孩子身上可以体现。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给我找到实际性运用的地方,但至少在我心里我会一直去钻研它的。而且我觉得享受人际关系中的“高位”简直是人的劣根性之一,这个说起来没那么严重但我机会在每个人身上都感受到过,不自觉地将自己放高的同时就没办法同时做到完全地尊重对方、看见对方,把对方当人来看了…

@solarsong 说到这里,这也是我觉得心理咨询很奇怪的一个地方,咨询者大多是心理状态有问题的人,很可能更多的伴有低自尊等等,这时候要把患者放到本来就已经容易出现不对等的医患关系中,对面还是个容易掌握绝大部分权力的高位者也就是治疗师,这样看起来怎么都太奇怪了,因为患者很容易被更加置于一种本就在外界感受不到平等关系的状态下,进入咨询室后甚至加深这种感受(是我本人就有过)。

容易被控制、容易被伤害、容易有话说不出…这些东西也仿佛非常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知道是不是身边即世界啊)。

这样说起来我又开始觉得我眼中看到的世界如此畸形,也可能是我过于专注它的不太好的一面了吧(此刻)。

总之我会下去多多细想和钻研的,你说得真好呀,人不说还有纠错的机会么~希望我会是那个能够跌倒了能够站起来继续前进的幸运之子叭!!哈哈哈!

@zh2023 你说得超级对!这也是我以前抑郁的时候拒绝看心理医生的原因(然后就开始尝试其他办法,无意中发现玩音乐对我来说超级减压,就这么慢慢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心理状态也从此逐渐得到改善)。另外心理咨询从业者真的挺良莠不齐的,我自己的经历和从朋友那儿听到的经历都很负面。我也身边即世界地吐槽一下为什么存在那么多自恋障碍的从业者,他们做心理咨询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拯救者情怀,还有掌控患者的那种全能自恋感🤷‍♀️。你的观察超级敏锐的呀!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些,关于“改变”自己这件事。就是突然想到的关于神经网络/强化学习领域里是怎么利用奖惩机制训练人工智能的……其实这个机制对人类来说是同样有用的。正反馈/正向奖励是最有效的改变依赖路径的方式。负反馈/惩罚如果在没有正反馈存在的前提下,反而是最没有效果的。训练人工智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可以最大化奖励机制的算法来不断地鼓励人工智能在犯错中学习。所以如果真的想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就是不断奖励自己的那些“好的行为习惯”,把关注点放在“我今天又在XX地方取得了进步我很棒!”这件事上,然后再自省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但也是仅此而已,不需要走到自我批判让自己痛苦的地步。当一个人在痛苦的状态,或者是承受很大压力的时候反而会进入应激的防御状态,这个时候会导致大脑只专注于带来巨大压力的那个”危机“,肾上腺素飙升,大脑的其他区域此刻其实已经停止了工作,脑容量完全被压力占据。人在这种状态下会变得非常顽固,非常抗拒改变。所以这其实又回到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件事。

心理咨询师在我看来明明应该帮助来访者自我赋权,也就是帮助来访者走出负反馈循环重新建立正反馈自我激励机制的过程。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重建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和支持。

你觉得世界很畸形的观察我也有同感……世界在我眼里是很混乱和割裂的,不过这也意味着,什么样的人都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我选择不把自己的心力耗费在跟混乱内耗上,专注做自己热爱的事,生活就会把我带向自己该去的地方。

@solarsong 以及很感谢的一件事就是虽然中国人有这么多值得挑拣的毛病,而我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不过好在我终于没有一直去重复,至少是有在一点点拔出来吧🥹总之我是一个蛮实诚的人没错,虽然我从小也就会有爱撒小谎或者不够坦诚的时候,例如我也会因为在超市偷偷摸摸被我家人教训(又多了一条错…),哎总之这些东西能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冥冥中的一种指引,指导我把我自己的每一个“不合适”的地方去记得那么清晰。

我觉得一个人错了就是要受罚(包括自己,我也是这么做的,我不确定的就是如果我背负上了很大的错误我是否还有勇气这么敦促自己而不逃避)。

前两天看到毛象上说东亚人无法敞开谈性,很幸运的是我跟我身边的朋友都会敞开谈。所以感觉有时候也要多多去看自己拥有了啥,有时候我听到的和我现实所经历的其实有些不一样…

@solarsong 说到这里我又想说一下就是我最近在质疑自己的一个事,就是我以前一直很相信“遵从本心”这个事,我一直都非常随心非常随心,可我就是最近,因为在经历这个痛苦的事,我突然觉察到我自己有时候不是在随心,而是随的一些我自己都没有觉察到什么时候被植入骨子里的意识形态,比如慕强(要追随更好的),举个例子就是我小时候了在两个小孩堆里打转,一边是可以同频一起玩的,一边是家境学习各方面软硬条件看起来好像都比我好的,我总是在这里面徘徊不定,遇到要分组什么的我也会徘徊。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前两天买衣服,我逛的是levis那个很有名的服装潮牌店,以前我都嫌贵不敢买的,但现在我家经济上来些了我就很想买,但我发现我买它是要干啥呢,我从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妈带我去逛那些批发货地摊货就基本都入不了我的眼,我的审美特别挑特别细,而我那天一逛levis的店我就觉得哇这些东西(细节)全是我想要的,换以前我会觉得这是本命天赋,审美嗅觉,但放现在我会反思这是不是一种金钱崇拜的另一体现…因为说白了我看上的的确都是所谓的高端大牌设计啊,很贵啊这也是很明显的。

@solarsong 请问你愿意透露自己的性别么?还想请教你的一件事是,你是否经历过那种在自己ego之中摇摆不定的事呢。我这段时间就是,感觉自己的ego忽大忽小,大的时候愿意放大自己主观意识里觉得想要追求的一切,例如性开放(我会去约炮、想要参加多人运动、甚至想要用性换取金钱,有点像卖淫那样)、对金钱的欲望(我会想找不熟悉的人要钱,让朋友给我买东西),这些都是我觉得自己很想冲破的束缚。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很强性欲的人,可我的身边并没有给我的性方面有合适的引导和支持,所以当我成年以后我很快去实现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拥有性生活。现在我又遇到了很多事情,生活一直很动荡,内心也很混乱,我前段时间有点乱性的倾向,这对我来说好像更是一种发泄,而非享受。

包括金钱,从小我的家庭在这方面给到我的支持就不多,我从不敢对父母提出多余的任性的要求,钱不够花了也是自己默默憋着。所以到了现在,我突然燃起了对金钱很高的渴望,我不再那么自责于向他人索要东西,包括金钱,我会不断地对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一些让他给我钱的相关话语,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被直接拒绝的,但在我看来那其实根本不重要,好像仅仅是去“要”这个事情就已经让我觉得很满足很爽了。

这些东西让我觉得我的ego一直在变化,有时候我好像真的看不见了任何人的声音只有我自己,对错都是管你妈逼的。但有时候就像现在,我又因为自己的ego大发疯而逾越了所谓“做人的道德界限”,导致我的朋友离开了我,而我自己在这里无限地忏悔与自责。我的ego就全没了,我仿佛是世界上的最不配,我无限数落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是错误的,并且不敢轻易越出“界限外”一步。

啊,若我的生活总是这么反反复复,我觉得我真的会吃好多苦,我会好痛苦。本来保持清醒就已经足够痛苦,我还要在这种情况下给自己加入新的变量来刺激自己改变,那更痛苦。这样说起来我又觉得自己有些伟大和厉害!哈哈哈(小号真的很好,可以随便吐露心声而不担心被人judge)

(我好像还有些什么想说的,但一时有些想不起,所以我想就先说到这里🥺)

@zh2023 还有我想说,虽然很多国家的法律上18岁就认定为成人了,但实际上人的心智在18岁之后仍然在继续发展,直到25-30岁之间心智才开始稳定下来。 而如果要达到情绪上的稳定和成熟,女性大部分在32岁之后,男性在43岁之后。所以其实真的没必要那么担心自己20岁就定型了……

至于ego这个东西,可能就是要经受很多痛苦之后,有一天就会突然意识到它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可以把它也扔在一边不理会。然后呢就不会再那么强烈地体验它所带来的痛苦了。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开悟的时刻了,开始追寻自己人生的方向,渴望做让自己内心感到满足的事,把ego和欲望都放在一边啦。这个过程灵性学上叫"ego death"。

@solarsong 看到木遥昨天的微博讲ai,里面提到开悟,如果开悟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无法修复,那人开悟的时候破碎的是什么,LaMDA回答说自我

@zh2023 还有,你有勇气坦诚自己曾经做错的事并去寻求建议,本身也是很了不起的。请看到自己很棒的地方,然后为它点赞👍

@zh2023 嘟友你好,我最近在看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这本教材,里面详细地介绍了“自我”这个概念,我感觉和你写的倒数第二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一看~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