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摘抄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让我们一直停留在煤气灯操纵式关系里的最大的圈套之一是我们自身的需求:总要别人承认我们是对的。担心在他人眼中我们不公正、太敏感和小题大做都是强有力的消声器,让我们变得脆弱、容易受他人的控制。但是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遭受的待遇上,就能去除困惑,看清真相。”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 

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改问自己“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

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

不要争论你确信的事实

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

停止和你的煤气灯操纵者争论

允许你自己生气,但别卷入关于你的感受或你的意见是否值得聆听的争论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本段想向今天看到的 @[email protected] 投稿) 

“在我们的想象中,只要处理得当,我们就可以改变所有不好的情形。我们选择跟随煤气灯操纵者可以改变他们。一旦失败,我们又努力说服自己,他糟糕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因为我们足够坚强。

这种做法的根源要追溯到童年时期。令人失望或不可靠的父母把孩子丢在角落里,对其情绪健康不闻不问,孩子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的父母有时就像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而这对孩子来说恐怕很难承受。哪个两岁、四岁,甚至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忍受妈妈无法保护自己、爸爸让自己失望的现实?拥有无法依靠、缺乏爱心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还没有成熟或强“强大到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如果父母不照顾我们,谁可以?如果连妈妈或爸爸都不爱我们,这说明我们是多么没有价值、不招人喜爱,那么这世上不会有人爱我们了。

所以,我们拒绝认清糟糕的现实,不去分析父母不能用我们希望的方式照顾或爱我们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而是责怪自己(“肯定是我不好”),就像我们之后跟煤气灯操纵者交往时的情形一样。但是还不止于此。我们用各种幻想来补偿现实中遭遇的冷落和失望,迷惑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主控权。如果我们足够坚强和强大,父母让我们失望就无关紧要了——我们可以反过来照顾他们!“不管妈妈做什么,我都会没事的。”小女孩可能会这么对自己说。又或者:“无论爸爸多么让我失望,都不要紧。”我们努力把自己看成是坚强的、宽容的、善解人意的、宽宏大量的人——总之,让父母的缺点变得不重要就好。”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 

“如果我们可以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并不依赖于他人的维护,我们也不再是无助的婴儿或迫切需要把家长视为英雄的孩童,那么我们就可以好好享受出现在生命中的各式人物,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我们缺失的优秀的父母。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我们和伴侣、同事及朋友的关系都会基于爱和渴望,而非需求和绝望。我们可以确定,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有勇气拒绝交往、果断地离开,这将大大提高我们被善待的概率。”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俺的读后感 《煤气灯效应》 

“于是吉尔起草了很长的备忘录,详细解释她的想法,还一次次要求和领导单独见面讨论她的项目。当他回避她的请求时,她坚持要求领导明确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在吉尔看来,这些是一名成功的记者必备的特质。而在领导看来,这些则是喜欢逼迫他人的女性的无礼行为。吉尔越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就越往后退缩。

吉尔的领导不只是拒绝她的请求,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手段告诉她:她的工作表现不好。如果吉尔递交了一份两页备忘录阐述她最新的想法,他会通过电子邮件简短地回复一句:“缺乏足够的信息。”如果吉尔接着再发一份三页的备忘录,他又会回复:“太长了,简化一下。”如果吉尔坚持要和他一对一地面谈,他就拒绝,还说她太依赖他的意见,作为领导,他期望她独自完成这份工作——当然了,除非她没有这个能力。但如果吉尔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上街采访,他又指责她不尊重上司,是个“我行我素的危险人物”,然后在会上公开批评她没有团队精神。总之,吉尔越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他就越看不上她。

如果吉尔不是如此迫切地想获得这位领导的认可,她也许就能看清楚:事实上,无论她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哈哈哈我靠这不是我领导吗? 我3点教给别人的东西夜里12点回复我叫我改改你妈呢?我给领导写报告,我就知道她是个小心眼所以同时请三个人帮我修改措辞。提出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她不说行不行,放置一边说我没礼貌。真踏马搞笑。别的部门领导夸奖我大领导回别人我这算什么疯狂在我面前强调她很聪明。
可惜的是,我打从一开始都不吃她们这一套。pua你妈呢。

煤气灯效应
这本书提到了但是又没完全提到一点:感受到痛苦的人那种“习得性无助”状态。
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一直对标高中老师/父母的言行,以便于自己个人的理解和反思。但是当我看到最后一章说“让你的生活远离煤气灯”,我就在想,我们很多人直面的是社会潜在的精神操控(集体主义父权剥削等等),如果真的想远离那岂不是要…… 华润万家?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