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摘抄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让我们一直停留在煤气灯操纵式关系里的最大的圈套之一是我们自身的需求:总要别人承认我们是对的。担心在他人眼中我们不公正、太敏感和小题大做都是强有力的消声器,让我们变得脆弱、容易受他人的控制。但是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遭受的待遇上,就能去除困惑,看清真相。”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 

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改问自己“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

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

不要争论你确信的事实

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

停止和你的煤气灯操纵者争论

允许你自己生气,但别卷入关于你的感受或你的意见是否值得聆听的争论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本段想向今天看到的 @[email protected] 投稿) 

“在我们的想象中,只要处理得当,我们就可以改变所有不好的情形。我们选择跟随煤气灯操纵者可以改变他们。一旦失败,我们又努力说服自己,他糟糕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因为我们足够坚强。

这种做法的根源要追溯到童年时期。令人失望或不可靠的父母把孩子丢在角落里,对其情绪健康不闻不问,孩子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的父母有时就像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而这对孩子来说恐怕很难承受。哪个两岁、四岁,甚至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忍受妈妈无法保护自己、爸爸让自己失望的现实?拥有无法依靠、缺乏爱心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还没有成熟或强“强大到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如果父母不照顾我们,谁可以?如果连妈妈或爸爸都不爱我们,这说明我们是多么没有价值、不招人喜爱,那么这世上不会有人爱我们了。

所以,我们拒绝认清糟糕的现实,不去分析父母不能用我们希望的方式照顾或爱我们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而是责怪自己(“肯定是我不好”),就像我们之后跟煤气灯操纵者交往时的情形一样。但是还不止于此。我们用各种幻想来补偿现实中遭遇的冷落和失望,迷惑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主控权。如果我们足够坚强和强大,父母让我们失望就无关紧要了——我们可以反过来照顾他们!“不管妈妈做什么,我都会没事的。”小女孩可能会这么对自己说。又或者:“无论爸爸多么让我失望,都不要紧。”我们努力把自己看成是坚强的、宽容的、善解人意的、宽宏大量的人——总之,让父母的缺点变得不重要就好。”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煤气灯效应 

“如果我们可以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并不依赖于他人的维护,我们也不再是无助的婴儿或迫切需要把家长视为英雄的孩童,那么我们就可以好好享受出现在生命中的各式人物,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我们缺失的优秀的父母。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我们和伴侣、同事及朋友的关系都会基于爱和渴望,而非需求和绝望。我们可以确定,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有勇气拒绝交往、果断地离开,这将大大提高我们被善待的概率。”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俺的读后感 《煤气灯效应》 

“于是吉尔起草了很长的备忘录,详细解释她的想法,还一次次要求和领导单独见面讨论她的项目。当他回避她的请求时,她坚持要求领导明确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在吉尔看来,这些是一名成功的记者必备的特质。而在领导看来,这些则是喜欢逼迫他人的女性的无礼行为。吉尔越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就越往后退缩。

吉尔的领导不只是拒绝她的请求,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手段告诉她:她的工作表现不好。如果吉尔递交了一份两页备忘录阐述她最新的想法,他会通过电子邮件简短地回复一句:“缺乏足够的信息。”如果吉尔接着再发一份三页的备忘录,他又会回复:“太长了,简化一下。”如果吉尔坚持要和他一对一地面谈,他就拒绝,还说她太依赖他的意见,作为领导,他期望她独自完成这份工作——当然了,除非她没有这个能力。但如果吉尔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上街采访,他又指责她不尊重上司,是个“我行我素的危险人物”,然后在会上公开批评她没有团队精神。总之,吉尔越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他就越看不上她。

如果吉尔不是如此迫切地想获得这位领导的认可,她也许就能看清楚:事实上,无论她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

摘录来自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哈哈哈我靠这不是我领导吗? 我3点教给别人的东西夜里12点回复我叫我改改你妈呢?我给领导写报告,我就知道她是个小心眼所以同时请三个人帮我修改措辞。提出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她不说行不行,放置一边说我没礼貌。真踏马搞笑。别的部门领导夸奖我大领导回别人我这算什么疯狂在我面前强调她很聪明。
可惜的是,我打从一开始都不吃她们这一套。pua你妈呢。

煤气灯效应
这本书提到了但是又没完全提到一点:感受到痛苦的人那种“习得性无助”状态。
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一直对标高中老师/父母的言行,以便于自己个人的理解和反思。但是当我看到最后一章说“让你的生活远离煤气灯”,我就在想,我们很多人直面的是社会潜在的精神操控(集体主义父权剥削等等),如果真的想远离那岂不是要…… 华润万家?

#俺的摘抄 法治的细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尊重犯罪人作为一个理性人的存在。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当人真正面临死刑的威胁,他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前犯下的罪行是多么严重,才会幡然悔悟。犯罪人把他人杀了,把他人当成了工具,自然要接受惩罚。但如果国家惩罚犯罪人也仅仅只是把他当成威吓他人的工具,那么也就陷入了犯罪人自己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对其判处死刑其实也无法起到遏制犯罪人本人的再犯的作用。
因此,先治病,再接受惩罚,甚至先治病,病好后再执行死刑,这不是矫情,不是伪善,不是浪费,而是体现刑法对人的尊重。”

摘录来自
法治的细节
罗翔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法治的细节 

“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也规定:无论对于已决犯还是未决犯,在被送入或者移出羁押场所时,应尽量避免公众耳目,使他们不受任何形式的侮辱、好奇的注视或宣传。”

摘录来自
法治的细节
罗翔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法治的细节 

“作为法律人,我们时常怀有一种偏见,认为法律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但这只是一种职业自欺。对于类似案件,法律能够提供的解决办法其实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会说:最好的社会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此刻,我坐在温暖的书房书写这篇文章,感觉自己对智力残疾人士充满着同情与怜悯。但是,抽象的关爱与具体的帮扶之间的距离也许比从天到地都远。”

摘录来自
法治的细节
罗翔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法治的细节 

“这也是为什么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一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44],将上述司法解释的内容以一个明确的罪名取而代之,这其实是以立法的形式宣告了司法解释相关条款已经作废。
“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之所以属于强奸罪的加重情节,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行为不法角度,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表明了行为人胆大妄为,是对法秩序的公然挑战;二是从结果不法角度,这种行为会带给被害人极度的耻辱和伤害。显然,在网络空间强奸妇女的也兼具行为不法和结果不法,因此应当“属于该加重情节。在N号房事件中,有人在直播性侵时点赞打赏,这是一种精神性的鼓励,对于性侵行为有促进作用,自然可以理解为帮助犯。
组织者触犯的第二类犯罪,就是淫秽物品的犯罪。比如组织者录制性侵视频,然后把视频发在网上,就不能理解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因为犯罪地点依然是私密场所,发视频的行为构成传播淫秽物品和侮辱罪,从一重罪。
我国关于淫秽物品的犯罪有两类:一类是非牟利性的传播淫秽物品罪,法定刑最高是两年有期徒刑;还有一类是牟利性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最高是判处无期徒刑。

摘录来自
法治的细节
罗翔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法治的细节 

“远藤周作在《沉默》一书中有一句话很扎心:“罪,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如盗窃、说谎。所谓罪,是指一个人通过另一个人的人生,却忘了留在那里的雪泥鸿爪。”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阅读营造一个假想的世界,却不愿意走入真实的世界,并关心真实世界中他人真实的苦楚,那么,这种自我欺骗式的阅读,其实毫无意义。”

摘录来自
法治的细节
罗翔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俺的摘抄 恰到好处的敏感 

“敏感”这一概念起源于拉丁语——sentire,意为:与感受、感知、感官相关;感知能力或感知天赋。

在摄影领域,“敏感”被理解为胶片的感光度。对人类的“敏感”来说,摄影和胶片感光度①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比喻。如果胶片的感光度不够高,摄影师想要捕捉的事物就会留在黑暗之中,无法显现。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但胶片的感光度过高时,细节会在强光下变得模糊。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不够敏感时,他接收信息不够“敏锐”,“曝光时间”也不够长,因而他感知到的信息也就不够清晰。越是敏感的人,感知越是细腻。但过于敏感时,强烈的光线照得人头晕目眩,让人无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

#俺的读后感 恰到好处的敏感 作者找的例真好。 我发现对“敏感”定义的矛盾是听到别人抱怨女伴儿“床上没什么反应一点也不敏感” 但是又说别人想太多,叫别人“不要太敏感了”。 

呃,话都被你一个人说干净了呢。

狗屎工作 这位女士的发言可以拿来做辩论“性工作是不是工作”的材料: 

最強而有力的主張來自一位前脫衣舞孃(現在是教授)。她主張大多數性工作都該被當成狗屁工作,說法是這樣的:她同意性工作無疑回應了消費者的實在需求,可是,性工作存在於一個社會,不啻是告訴絕大多數女性人口: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在臺上跳舞,會賺得比人生接下來任何時刻都要多,她們的才能或成就根本無關緊要。這樣的社會肯定有什麼地方病入膏肓了。同一個女人脫衣服賺的錢是她身為世界肯定的學者、教書所得的五倍之多,這難道還不夠說明脫衣舞這份工作有多廢嗎?

更別提,她又補上一句,下述事實:投進來讓他們繼續在臺上跳舞的錢,如果導入其他地方,金額輕易就足夠阻撓氣候變遷的威脅。「性產業讓我們看得很明白:許多女人拿得出手的、最有價值的事物,就是她們年紀正輕的時候當作性商品的身體。這就導致許多女人十八歲到二十五歲掙的錢,就是她們一輩子的頂點了。我自己的生命就是清楚的案例。」——說這話的人是成功的學人和作者,但一年賺的還是比不上她曾經一年脫三個月所賺的。

狗屎工作 听完女士的发言,作者的感想 

她的主張如此有力,難以忽視(或許還可以附議:性產業中服務的供給方與使用方互相鄙視的程度,在最華貴的精品店也見不到)。在此,我只想提出一個異議,也就是她的主張恐怕沒辦法推進太遠。也許,問題不盡然出在脫衣舞者是狗屁工作,上述境況反而是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生活在一個狗屁社會

狗屎工作 作者的吐槽,搞笑 #俺的摘抄 

“我的做法是建立一個電子郵件帳號(「[email protected]」),在 Twitter 上面徵求分享。Gmail不允許「bullshit」這個字出現在地址中,堪稱迷人的老派。”

#俺的摘抄 

这些练习有三类,包括:“反思问题”“思考一下”和“马上行动”。“反思问题”将引导你从各个方面探索自己,“思考一下”包含了我希望你多加思考的观点或想法,“马上行动”里面是我建议你采取的具体行动。
通过这些简单的练习,你会对自己的欲望、需求和障碍有更深的理解,并将书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工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
你可以用日记本、笔记本或者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记录练习中的思考和发现,把所有内容整理到一处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尽可能多地从书中受益。

“大家知道我為什麼很關注兒童死亡率嗎?原因不僅在於我很關心兒童,還在於這能反映整體社會的體質狀況,像是巨大的溫度計一樣。”

摘录来自
真確

想到了中国没能出生的女孩们

设计心理学1 日常的设计 #俺的摘抄 #俺的读后感 

第五章- 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大多数工业事故由人为差错造成:估计在75%~95%。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无能的人?答案:不是的。这是设计的问题。如果人为差错的比例在1%~5%,我可能会承认这些是人的原因。但人为造成的事故比例如此之高,那么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肯定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因素。

何以出错
大多数工业事故由人为差错造成:估计在75%~95%。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无能的人?答案:不是的。这是设计的问题。如果人为差错的比例在1%~5%,我可能会承认这些是人的原因。但人为造成的事故比例如此之高,那么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肯定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因素。

错误-
为达到不正确的目的或者形成错误的计划,就会发生错误。
错误有三大类:违反规则,缺乏知识和记忆失效。在违反规则的错误中,犯错者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情况,但决定采取不正确的行动:遵循错误的规则。在缺乏知识的错误中,由于不正确或不完善的知识,问题被误判。记忆失效的错误是指在目标、计划或评价阶段有所遗漏。

——————————————
👆 见鬼啊 看到这个我想到了老中人如何歌颂ccp,又是如何失忆的。

设计心理学1 日常的设计 。 发国人不亏哲学大国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人和文化的变化极其缓慢。就像法国的谚语:改变越多,终归于同。

原来那个冰可乐= 0热量的段子的原理是真的……#俺的摘抄 好好吃饭 

“我的实验室制定出一个“10-20”的经验法则,教人们估计饮品热量的方法。“稀饮”(比如软饮、鸡尾酒、果汁和牛奶)每盎司热量约为10卡路里,“稠饮”(比如冰沙、代餐奶昔等)每盎司热量约为20卡路里。这比较粗略,但总比盲目地喝好点。你在麦当劳就倒了32盎司的可乐吗?想想看,320卡路里热量,包括冰块哦。有趣的是,如果喝饮料加冰块,你其实能燃烧掉一些热量。由于你的身体必须调动能量给冰镇饮料加热,实际上你每喝一盎司冰饮就燃烧了约1个卡路里的热量[插图]。因此,那份32盎司的饮料会让你消耗35卡路里给身体加温。没什么大用?如果你每天都按推荐喝8杯8盎司的水,并且在这64盎司的水里加冰,你一天就会多消耗掉70卡路里的热量。这很接近无意识额度了。”

黑塞, 荒原狼里谈爵士乐 。 #俺的摘抄 

从我走过的一个舞厅里,一阵激烈的爵士乐朝我涌来,热而生野,如同生肉上冒出的气。我的脚步停住了片刻;这种音乐,不论我是多么厌恶它,它却总有一种秘密的魅力吸引我。爵士乐是我所反感的,但是它在我眼里胜过今天所有的学院派音乐十倍,它那种欢乐而生野的蛮劲儿也触及了我本能世界的深处,它呼吸着一种天真而耿直的肉欲气息。

我站在那儿,嗅了片刻,品味这血腥而尖锐的音乐,不怀好意却又贪婪地探察那些舞厅里的气氛。这音乐中有一半带着抒情诗的味儿,甜得过分,感觉腻人,滥情的伤感饱满欲滴,另一半则野蛮,任性,有力。但这两半却天真而和平地汇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是末世音乐,在罗马的末代帝王必然有过与它相似的音乐。当然,与巴赫、莫扎特等真正的音乐相比,它是一种亵渎——但是这完全是我们的艺术,完全是我们的思想,完全是我们的伪文化,与真正的文化一比就可看出来。而这音乐有其优点:一种高度的坦诚,一种令人喜爱的率真的黑人特质和一种欢快的孩子气的情绪。它含有某些黑人特有的和美国人特有的东西,而对于我们欧洲人来说,美国人在他所有的强处中都透出小男孩才有的清新与天真。欧洲也会变成那样吗?它正朝着那方向走去吗?我们是昔日的欧洲,昔日那真正的音乐,昔日那真正的诗歌的老相识和敬仰者吗?我们只不过是一小群愚笨的、纠结的神经病患者,明天就会被遗忘和嘲笑吗?我们所称的“文化”,精神,灵魂,美与神圣,它们不过是一个幽灵,死去已久,只有我们这几个愚人才会将其当作真实而有生命的吗?也许它们从来就不曾真实过,不曾有过生命?也许我们这群愚人费尽力气来维持的,本来一直就是幻影?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