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李克强嘴里的数据具备相对更高的可信度,一个是经济学博士出身对数据有天然的严谨精神,一个是他此前就有「不信统计局数据」的传统(这才有了所谓「克强指数」)。

相对更高的意思是,与其他的官方数据相比。

以此为依据,alive.bar 目前几千用户的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信息接收能力显然是居于中国网民前列的(多前不好说,但很前了)。而用户们在面对来自社交媒体的恶意时,依旧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 14 亿人都连接了社交媒体,那基本就代表无限接近 14 亿个无法妥善面对社交媒体恶意的人。届时整个舆论场的氛围可想而知。

我们需要赶在这之前,找到一个「处理社交媒体恶意」的方式,达成社会共识,写在基因里传下去。现阶段的一个过渡方案是「只在乎社交媒体上于真实世界里与自己有连接的人看法」,但未来的真实世界 = 线上世界(疫情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平台、个体都要面临的终极问题。

好奇alive. bar在推荐用户用海外邮箱注册账号的前提下依据什么分析的用户构成。

@lianghuan 我觉得……一条帖子的热度超过一定限度,就应该启动答记者问的场景,只允许限定数量的问题和followup,其余的自动隐藏.而不是让博主哪怕是大V同时无限制面对所有人的责问,导致他们变成恶龙。这是长毛象防止霸凌小博主的天平另一端。

@lianghuan 相比于这个数据的来源,更有趣的是公众的反应:诧异,质疑以及延伸的无法求证。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但都无法拿出能说服对方的论据。似乎只剩下了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和事不关己两种态度。

@lianghuan I think of in the future people can choose between traditional internet and elite internets

@lianghuan

暂时面对恶意只能屏蔽,可是得先看到了带恶意的信息,被恶心到了才能又花费自己的时间去拉黑。这其实是一个能做几次但是多了就很头大的事。

预防性拉黑和提高发言门槛又会有更多弊端。

也许要靠某种特别厉害的语义分析算法加上可高度自定义的偏好设置弄一个自动过滤器了。

@lianghuan
>我们需要赶在这之前,找到一个「处理社交媒体恶意」的方式

很有意思的话题,仔细来谈一谈。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说一说什么是”社交媒体“。百科中的定义是: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Web1.0时代的社交媒全是BBS、论坛;Web2.0时代则主要指Facebook、twii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客。

但是为什么”社交媒体恶意“只是近几年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呢?
是因为上网人数增加?之前网民素质高,恶意行为少?
人们常常用以上原因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却不认同这样的回答。
我认为这两个原因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商业公司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对用户数量的执着追求以及用户关系变现的。
商业公司个性化推荐的目的是为了占据更多用户时间,培养用户的成瘾性。群体撕裂加深、无法正确沟通、用户性格极化这些都是个性化推荐的恶果。对其具体分析,我之前《长毛象与自由》一文中已有相关内容。

对于用户数量的追求以及追求用户关系变现,则使得商业公司追求热点。
社交媒体恶意及争吵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这和商业公司的追求热点以及热度算法是分不开的。
如同此文所说,所谓微博客,不过是博客限定字数变低+转发功能罢了。
bgme.me/@bgme/1042581397738166
其天然就不适合公共议题的讨论。
而商业公司为了追求热点,违反微博客的设计,强行推出热点,想要让微博客成为公共讨论的空间,但因其根源上的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议题为中心,其必然带来无效的争吵,带有讨论性质的热点必然成为养蛊场。
此外,热点或以热度为中心的时间轴排序,还破坏了信息的自然衰减,破坏了信息传递时间所带来的天然隔离,间接放大了恶意言论,增加了人群磨擦的机会。

要想解决“社交媒体恶意”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达成共识(当然达成共识也重要,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是改变设计。
在这方面长毛象可谓是给出了一个典范。
分布式设计,诸多实例共同构成了一个联邦宇宙,用户分散在不同实例不但极大减轻了服务器开销;还减轻了管理负担,让社区能够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多样性。上亿人挤在同一个平台,使用同一套管理规则,差异极大的用户群体却使用同样的规则这不是很可笑吗?分布式社区,不但为让不同用户群体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区,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更重要的是实例与实例之间通讯开销提供了天然的隔离性,极大减低了冲突的可能。
去算法,纯时间排序,让看到什么内容由用户自己做主,而非某一权威。更重要的是,纯时间排序天然的提供了信息衰减。
去热点化,降低冲突可能,提高了用户隔离。
限制搜索功能,削弱社交属性,让微博客回归博客——个人展示空间本质。

以上种种设计,便决定了,长毛象不可能出现像微博那样的大规模赛博械斗。
恶意言论的出现不可避免,对其解决办法,决不是事先限制发言,或者设置什么敏感词,而是阻止恶意言论扩散。通过增加衰减,增加隔离,便可以将恶意言论的负面影响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

至于达成共识,我认为还是需要的。那就是达成:微博客是以个人展示为主体,社交功能只是附带功能;微博客不适合大规模讨论,想要公共讨论请转至论坛;善用mute、block功能。这几条共识。

@bgme @lianghuan

> 商业公司为了追求热点,违反微博客的设计,强行推出热点,想要让微博客成为公共讨论的空间,但因其根源上的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议题为中心,其必然带来无效的争吵,带有讨论性质的热点必然成为养蛊场。

公共讨论空间被微博取代并不见得完全是商业公司的产品设计,更多在于,在论坛式微的今天,公众却依旧需要公共讨论的空间,于是微博这个注重个人展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便成为了替代品。这在世界范围都有这样的趋势(即使Reddit做得很好,推特依旧还是公共讨论的重要场所),而简体中文世界尤甚,因为目前并没有能与微博分量相当的讨论场。

另外,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区分“这里我要展示个人,那里我要讨论议题”,更多仅仅是在同一个地方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而既然表达观点,那自然会形成公共讨论。

可以想见的是,哪怕长毛象再不适合公共讨论,在人数多了之后,用户依旧会将它用于公共讨论,因为用户有这个需求。甚至长毛象在某些特性上比微博更适合,而在某些议题上,它是目前唯一可以讨论的地方。

机核网曾经有一篇探讨各社交网络产品特性和公共讨论关系的文章,可以参考:
gcores.com/articles/121924

@bgme @lianghuan
回到主贴的主题,处理网络恶意的共识……考虑到面对线下的恶意人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因而我个人并不看好在这方面能达成共识……每个人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之中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Zerolemis @bgme @lianghuan 所以就如同站长所说,关键是做好隔离与衰减?

@lianghuan 煞风景的回一下。现实里的相对有秩序,也是基于相对好的公权力的存在的吧。死本能是人性的一部分。单靠一群凌晨2点以后才睡的短寿之人,这一基因很难改变吧?

所以,终究问题还是在于有一个相对让人放心的公权力,现实里能差不多放心,虚拟世界也才能差不多。当然要想彻底改变,那基本得世界大同了。

终究还是那个摆在那里的老旧的山,绕不开啊。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