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了一篇文章,呈来供大家周末赏阅(hhhh)。最近新能源电动车的新闻很多,本来我起心写的时候,正值小米的营销大战,我在小红书刷到连凯迪拉克都在用椰树牌椰汁风格的一组广告,直接喊话点名小米的抄袭保时捷设计、讽刺单卖屏幕按键配件等等。(如图、有好几页,真的很aggressive,公开撕逼的感觉…这几年车厂的公关大战我好佩服…)。中国新能源汽车商战日益焦灼,连贾跃亭都回头指责行业知识产权抄袭,但这个品类已经被不容质疑了,市场营销高度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经济情绪浓郁,抄袭啥,都是致敬。

本来稿子是想写得偏行业一些,正在做功课的时候,没想到耶伦奶奶亲自来炸场,直接点名垂直行业说产能过剩的问题,我顿时觉得,企业之间的小打小闹不叫事儿……所以原来的提纲作废,推倒重来。新能源汽车并不只是某一些企业生产产品占领市场的故事,而更是一个国家竞争的故事。掏心掏肺讲,我个人觉得,耶伦此行,特别像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来教咱们内政总理做事,那一番话,忠言逆耳、良言苦口……(我不能再说下去了,先掌嘴)。因此,这一篇稿子的重点是【产业政策】。一个国家如何利用文山会海,如何调度所有的要素,生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奶出”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绩斐然的明星行业。然而在光鲜的成绩单下,看一看具体科目: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赶热闹不赚钱的行业;是一个未老先衰、未成熟就过剩的行业;是一个国内卷了自己国外四面楚歌的行业(本来想大杀四方的结果被近期海外贸易政策围追堵截)。

本文尝试解读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底层逻辑:在技术民族主义下,中国如何平衡内外市场,借政策之手暴力踩下竞争对手的刹车以实现自己“弯道超车”;本文讲一个外向型经济的成功故事,但更要说明“内部”为此作出的牺牲和无法计算的成本;本文讲此时成功,但更要说即使导致目前成功的产业政策的“因”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果”。正所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最后写一点文章放不下的胡思乱想:1. 作为普通人,中国普通人,如果二者只能选其一,人们会怎样选择他们所生活?是用三十万买一百万的保时捷,即遍地便宜廉价的工业消费品,还是如耶伦说到的“可负担的养老和教育”,即普遍的社会福利?可惜,选择并不在普通人手里。 2. 看到国内媒体有在讽刺美国汽车工人罢工抵制自动化智能化的汽车生产进而抵制新能源电动车,想到国内普遍产能过剩也是国企央企同时肩负保护落后产业工人的意味,只不过不容争辩,以及这背后的制度的竞争……就赶脚,有时候“左右相通”,现实让人敬畏。

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

国务院又来了一个新“国九条”,看了一下,空大无物雷霆口号。爹式政府配巨婴市场。stcn.com/article/detail/117395

耶伦说的通过“推升需求”:提高家庭收入,提高他们(普通人)的退休保障、负担子女教育的能力等。这是非常浅显易懂的话,没什么可高深的。正因为“需求”是关于“预期”的,而预期是对风险最敏感的。推升需求,很简单,就要降低风险。

而过去的几年是大家普遍经历风险,“去财富”的几年。所谓“富裕”,不是富贵险中求撑死胆儿大的,上了赌桌抹一把,明天一个意外可能底裤赔光(这是目前社会财富获取的常态,也反过来塑造了很多人的心态)。“富裕”是提供一个自由平明和公正之间三者矛盾但基本均衡的反馈系统,努努力,跳起来可以尝试够到书树上的果实但不至于摔个粉身碎骨。一次考试不会毁掉一生、怀孕了不至于失业,失业了不至于把人逼到自杀的保证,这是大家肯花钱不至于发疯的心理基础:公民性的社会福利与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发展转换成普通人实际可消费财富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一点戳中了痛处。因为重商主义外向型经济才有利于权力和利益的集中与控制,而消费型的社会权力更分散和均衡且受到约束。所以有种特别诡谲的现象,老太太反而像是认真提倡共同富裕和内循环的党员。而真正喊此口号的人仍然在各种意义上绝望地维持外向型经济。What overcapacity? China says its industries are simply more competitive. 这是路透社对商务部反对产能过剩的总结,确实也是中国目前的态度:且不说你的解决方式好不好,我就根本不承认有问题,你眼中的问题,是“我”的优势。

相比之下,简中语境“共同富裕”反而是低效的国有经济对私有领域快速增长的一种倾轧和盘剥,前者有着极度的融资宽松却同时带有极度低效浪费的特点而显得“较为贫穷”,而中国的私营经济在一个畸形但是尚存空间的大市场搞内卷,不论是在义务服装小商品还是电动汽车上都支撑起了外向型经济的出口。简中共同富裕的概念盗用,反而,以一种非常讽刺的方式,有利于前者盗取后者的成果。看B站小将挂路灯弹幕、随便出租车司机聊聊天,行业打击顶着“共同富裕”的名号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得到支持了。共同富裕,表面看似是先富带后富的财富重置,但实际上是低风险阶级(特权)对私营市场的一次不满和打击。穷人站在红色特权的队伍里臭骂白手套资本家。

耶伦说的是最简单的道理,但“笔杆子”这么多年养蛊的成功反让她说的话没有什么意义了。耶伦叫不醒做着帝王梦的普通人,指点江山帝王将相的思维模式注定了某种命运。

去年末有篇关于转融通争议的文章,文章对该金融交易的规则有“是监管的好心被市场当成驴肝肺”一说,文章其他部分都非常专业和深度,唯独这一句评价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坦诚讲,这种好心当成驴肝肺的理解非常黑色幽默。尤其是在通篇干货和严肃讨论中,这一句话反差强烈,它究竟在皮里阳秋什么?

作为一个不炒股的人,A股的段子很多。有些热闹我看得很开心。这一文章是在回答当时我的疑问,以及对很多所谓不合理的解释。做功课的时候已经发现了相关的争议如此激烈,以至于写完也觉得哈哈哈可真刺激。如今中国最主流的制度经济学学者正在用儒学解释中国经济的成功和特别之处,讲好中国故事。果然,今天一大早发表一开评论,第一条就是对这篇文章“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评。不过,只要“做空”在市场中还是一个具有道德色彩的词汇,还停留在需要科普做空对市场的作用和必要时……

theinitium.com/article/2024032

@Erikaaa 哈哈,谢谢鼓励(捂脸)。十年后也是觉得更迷茫。hug

我大学期间曾经对一个主修考古辅修艺术的同学颇有好感,当时觉得ta有很多很“特别”的想法。工作很多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才得知他的工作,是给中纪委当摄影师,专门拍摄贪官表达悔意的那些纪录片。席间吃饭,一个其实已经拿到MBA的同学抱怨哪怕如此商业的活动还是要准备政治这一科目,某些八股文必须背诵。他当场流畅纠正一些细节错误。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上学时我看才华横溢的同侪,也总觉得未来他们能够流光溢彩。尤其是那时候组织一些校活动,见识过一些人的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那种活力。以至于那几年,也给我一种持续的兴奋,总觉得“啊未来是不是我会在报纸上读到ta的名字”。但毕业后发现几百人的学院前几名的同学选择留校保安部,当然有编制、户口、众多福利,情有可原。人到中年,偶然朋友圈发现当年的其他蛮优秀的同学之类的已经成为局里局气的科长。我对他们的个人选择倒是充分尊重?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社会。想到我以前住处楼下阿姨踩缝纫机给人修裤腿挣的钱交税要养他们,行吧。

新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几个意思?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